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临床上,大多数药物都经过肝脏以及肾脏代谢,那么这些药物是否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呢?常常因为我们对那些引起肝损伤药物的疏忽大意,而使药物性肝炎发病率越发增多且误诊屡发。
病例分析:
一中年男性患者,主诉“乏力、恶心、尿黄5天”入院。
患者因“肺结核”行抗结核治疗4个月后出现乏力、纳差、恶心、上腹胀、尿黄如浓茶以及白陶土样大便。既往无乙肝肝炎以及脂肪肝病史。查体:慢性肝病病容,全身皮肤以及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以及蜘蛛痣等。辅助检查: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均升高5倍以上,彩超提示肝所见部分实质回声稍增粗。
该患者是否应该考虑抗肺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呢?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一、 那么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有哪些呢?
已知全球有 1100 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和传统中药、天然药等等。
不同药物可导致相同类型肝损伤,同一种药物也可导致不同类 型的肝损伤,国内有报道相关药物涉及传统中药(23%)、抗感染药(17.6%)、 抗肿瘤药(15%)、激素类药(14%)、心血管药物(10%)、NSAIDs(8.7%)、免疫抑制剂(4.7%)、镇静和神经精神药物(2.6%)等。
二、 发生DILI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
1.饮酒者、怀孕、老年和伴随使用其他药物的患者;
2. 病毒性肝炎患者;
3.先前有特定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病史的患者;
4.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糖尿病等);
5.有遗传因素的患者。
三、 临床上需警惕的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有哪些?
1.急性 DILI
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差异很大,可短至1至数日、长达数月。
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血清 ALT、AST 及 ALP、GGT 等肝脏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升高。
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
淤胆明显者可有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等。
少数患者可有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关节酸痛等过敏表现,还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损伤的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 ALF 或亚急性肝衰竭(SALF)。
2.慢性 DILI
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AIH 样 DILI、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和胆管消失综合征等。
四、 药物性肝损伤该如何治疗?
1.停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2.药物治疗
根据肝功损伤情况:
一般谷丙转氨酶4倍以下,可以考虑口服2种护肝药物。如还原谷光肝肽片 和甘草酸二酸钠等;
规律口服一周后复查,必要时住院治疗,予以还原谷胱肝肽和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护肝静脉滴入护肝治疗;
注意胆红素升高者:需要排除梗阻性黄疸。
严重考虑肝移植治疗。
治疗过程注意事项:
1.谷丙转氨酶升高达2-3倍诊断标准,注意排除其他类型肝炎 如病毒型肝炎 甲、乙、丙、丁、戊、庚型;酒精型肝炎,一般表现谷酰转肽酶升高;脂肪肝;免疫性肝炎;胆道疾病;需要作腹部B超;肝、胆、胰及脾B超协助诊断;
2.肝功损害患者:一般约2/3合并胃肠道症状或者慢性胃病,注意使用制酸剂时候,一般选泮妥拉唑片或者注射液;
3.肝功损害者:注意加强休息及健康教育甚为重要;
4.护肝药物一般需要糖水配,糖尿病患者除外;
5.合并酒精肝患者治疗效果差。
因此,该中年男性有抗结核药物长时间服用病史,此次出现肝炎表现,需进一步与其他肝脏疾病引发肝炎鉴别,初步考虑诊断为药物性肝炎。
临床上,我们对药物的使用需慎小谨微,并同时对某些特殊药物引发的并发症如药物性肝损伤及时发现,避免误诊,延误病情。
来源:医学之声
作者:ivy
声明:壹生转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有违规或侵权,请联系zhangyl@cmt.com.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