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想要减肥却总是管不住嘴? Nature子刊揭示: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吃得多饿得快!

2021-05-05作者:壹声资讯
科研其他非原创

随着成人和儿童的肥胖症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提高,肥胖已经被列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挑战。低热量或限制饮食、运动等是大家常常选择的减肥方式,但往往会发现,这些方式在短期减轻体重的同时,也会刺激人的食欲上升,造成减脂反弹。因此,控制餐后食欲成为防止体重恢复的一个研究热点。


近日,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Postprandial glycaemic dips predict appetite and energy intake in healthy individuals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影响餐后食欲和能量摄入的关键因素。他们发现,餐后血糖水平可能是人们减肥路上的一大障碍,进食数小时后血糖水平大幅下降的人,将比其他人更加容易饥饿,也会进一步导致比其他人多摄入数百卡路里的能量


微信图片_20210430152105.png


前期研究发现,餐后的饱腹感会受到进食后的胃胀、胃肠道肽的释放和血浆代谢物等一系列生理事件的作用,而代谢产物中最突出的是血浆葡萄糖,它由胰岛素调节,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餐后饱腹感最有趣的标志之一。动物模型也显示,胰岛素通过激活胰岛素受体来调节食欲,胰岛素受体会增加下丘脑抑制食欲(厌食性)肽的下丘脑表达,并作用于其他神经元抑制食欲刺激(食欲性)肽的表达。但在人体中,餐后血糖对餐后食欲和能量摄入的影响还仍未可知。


为了了解葡萄糖在食欲控制中的潜在作用,研究人员从英国和美国招募了共1070名参与者,每天早晨食用研究人员提供的标准早餐(所含热量相同,但常规营养元素组成不同),早餐后禁食3小时,然后自由进食并记录饮食状况,同时通过应用程序记录其饥饿和警觉性水平,通过连续血糖监测仪(CGM)和加速度计评估参与者的血糖水平、身体活动和睡眠,如此进行为期两周的检测和统计。


微信图片_20210430152108.png

研究路线


对所有血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虽然参与者食用的早餐相同,但其之后的血糖反应有很大差异,有些参与者进食后血糖在0–2小时上升到峰值,2-3小时又迅速下降到基线以下,之后重新上升。


微信图片_20210430152110.png食用标准早餐后的平均血糖反应(n = 1070)


研究人员在针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体重调整后,使用标准线性回归模型对参与者的血糖反应、饥饿感、警觉性及随后自由进食的能量摄入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2-3小时间血糖出现下降与2-3小时的饥饿感、距下一餐的时间、3-4小时和24小时内的能量摄入量显著相关,且相关性显著强于0-2小时间升高这一变化。


微信图片_20210430152112.png血糖变化与餐后饥饿感、能量摄入等间的关联


这一结果表明,即使吃了相同的食物,在饭后2-3小时会出现血糖下降这一变化的参与者,相比其他人,饥饿感会增加约9%,表现出饿得更快,同时忍受到下一顿饮食的时间缩短约24分钟,而在随意自由进食阶段也会多摄入75卡路里的热量,一天内多摄入312卡路里热量。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Ana M. Valdes说:“许多人努力减肥并保持体重,但总是会反弹、失败。我们的研究中,进食后糖量的下降对饥饿和食欲有很大影响这一发现,具有巨大的潜力,或许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体重及健康。”


来源:生物探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