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病例类型:常规病例
年龄:28岁
性别:男
主诉:间断胸痛、咯血、气紧6个月,加重伴咳嗽2天。
现病史:入院前6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前下胸部疼痛,疼痛呈锐痛,深吸气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发作时伴有气紧,否认畏寒、发热、心慌、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就诊于我院急诊,行胸部CT: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及右肺下叶前基底段片团、斑片影。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患者出院后于外院门诊考虑诊断:“肺结核”,予HL2EO抗结核治疗,患者仍感间断胸痛,期间出现咯血(具体量不详),入院前2天,患者无明显诱因上述胸痛症状加重伴有咳嗽、咯血,咯血量约10ml/天,再次于我院急诊就诊,查肌钙蛋白-T 22.0 ng/L,尿钠素 917 pg/ml,白细胞计数 13.93 10^9/L,白蛋白 20.5 g/L,尿蛋白17.7 g/L。胸部CT:双肺胸膜下多发斑片影及条索影,心包少量积液,双侧胸膜局部增厚、粘连,右侧胸腔少量包裹性积液,收入我院结核科。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可,睡眠较差,偶有便秘,小便颜色深黄,体重变化不详。 3个月前患者在我院诊断“肾病综合征伴膜性肾小球肾炎”,长期口服甲泼尼龙片40mg qd、氯吡格雷50mg qd。
既往史:一般情况良好,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否认过敏史,否认手术史。
临床可能性评估:
1. 患者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症状,心肌标志物阳性,用一般继发性肺结核无法完全解释;
2.患者有肾病综合征,伴严重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近期病后长期卧床,有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综上,高度怀疑存在肺栓塞。
初始危险分层:中危
出血风险评估:低出血风险
体格检查:T:36.7℃,P:90次/分,R:18次/分,BP:108/66mmHg。
神志清楚,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静脉无充盈,肝颈静脉征阴性;心界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胸廓未见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查体未见异常,肝脾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13.93 *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 91.1 %。血沉 61.0 mm/h,降钙素原 0.34 ng/ml,白细胞介素6 36.21 pg/ml,C-反应蛋白 222.00 mg/L。
血生化:白蛋白 18.3 g/L,胆固醇 10.37 mmol/L。大便隐血阳性,尿蛋白定性 2.0(2+) g/L
尿沉渣镜检:红细胞 6个 /HP。24h尿蛋白量:15.99 g/24h。凝血:D-二聚体 14.76 mg/l FEU。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尿钠素 917 pg/ml,肌钙蛋白-T 34.8 ng/L。抗核抗体 +1:100均质型。
痰涂片查分枝杆菌阴性,痰培养、输全、ANC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
影像学检查:
描述:CT胸部血管三维重建增强扫描:双侧肺动脉干、双肺下叶、右肺上叶及左肺上叶下舌段肺动脉分支多发充盈缺损;双肺下叶基底段、左肺上叶下舌段及右肺上叶后段胸膜下多发片团影,边界清晰,部分略呈楔形改变,气管及叶、段支气管未见狭窄、闭塞及扩大,肺门大小、位置未见异常;肺门及纵隔未见增大淋巴结,纵隔未见移位;心包少量积液;双侧胸膜增厚、粘连,右侧胸腔少许积液;肺动脉栓塞,继发双肺肺梗死灶。
描述:CT胸部血管三维重建增强扫描:双侧肺动脉干、双肺下叶、右肺上叶及左肺上叶下舌段肺动脉分支多发充盈缺损;双肺下叶基底段、左肺上叶下舌段及右肺上叶后段胸膜下多发片团影,边界清晰,部分略呈楔形改变,气管及叶、段支气管未见狭窄、闭塞及扩大,肺门大小、位置未见异常;肺门及纵隔未见增大淋巴结,纵隔未见移位;心包少量积液;双侧胸膜增厚、粘连,右侧胸腔少许积液;肺动脉栓塞,继发双肺肺梗死灶。
初诊内容:1.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危组);2.肺梗死;3.继发性肺结核 双下肺 涂阴 初治(临床诊断);3.肾病综合征伴膜肾小球肾炎;4.高脂血症。
危险分层:患者无血流动力学异常,sPESI评分0分,但心肌标志物阳性,属于中危组。
治疗过程:中危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胸痛,咯血症状好转,改为利伐沙班口服抗凝;
其他治疗:1. 肾病综合征用药,因考虑到合并结核感染可能,糖皮质激素减量为:甲波尼龙 24mg qd; 2. 患者初始方案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视物模糊,予停用乙胺丁醇,调整为异烟肼+利福喷丁;3. 补充白蛋白、降脂。
出院时情况:
转肾脏内科后情况:复查CTPA肺动脉充盈缺损较前有所吸收,调整肾病综合征药物;患者无胸痛、咳嗽、咯血等不适。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踝轻度水肿。 血常规:血红蛋白135g/L, 白细胞8.96*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 43.9%, 血小板267*10^9/L;肝肾功:白蛋白 18.5g/L,胆固醇 10.36 mmol/L,甘油三酯 2.66 mmol/L;乳酸脱氢酶 178IU/L,尿素4.80 mmol/L, 肌酐 60.0umol/L;DIC常规:纤维蛋白原 3.23 g/L; D-二聚体 3.27 mg/l FEU;环孢霉素-谷浓度(免疫法,V-Twin) 112.6μg/L。复查CTPA:肺动脉栓塞,合并少量炎症。与旧片比较,肺动脉栓子明显减少;双肺病变减少。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较上述旧片,积液减少。双侧胸膜增厚、粘连。
出院用药:利福喷丁胶囊 600mg(空腹)biw,异烟肼 300mg qd;利伐沙班片 20mg qd;环孢霉素 125mg bid,甲泼尼龙片 24mg qd,钙尔奇 600mg qd;盖三淳 0.25ug qd,阿托伐他汀 10mg qn,呋塞米20mg bid。
门诊随访:1. 3个月后复查CTPA:肺动脉血流基本再通;2. 仍有蛋白尿,白蛋白仍低于正常水平;3. 肺部病灶较前有所吸收,继续抗结核治疗。4.考虑患者仍有VTE的高危因素,抗凝疗程延长至6-9个月,根据肾病综合征病情控制情况调整。
概括: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当出现胸痛、咯血、胸腔积液、胸膜下片团影时,除了考虑结核等感染性疾病外,需常规警惕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可能,该例患者的继发性肺结核诊断是存在一定疑问的,追溯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当时极有可能就是肺栓塞,但鉴于患者已开始接受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超过2月,也的确存在支持结核感染的部分证据,选择了让患者继续抗结核治疗到足疗程。尽管该患者的治疗结局是满意的,但到底是结核合并肺栓塞,还是自始至终就是肺栓塞,值得反思和总结。
治疗依据:根据ACCP10和2018版中国指南,非肿瘤患者可首选直接口服抗凝剂最为长期抗凝方案; 对该患者,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是其获得性危险因素,抗凝疗程最少3个月,并应根据其危险因素去除情况决定抗凝疗程。
诊疗小结:1、对于存在免疫低下宿主因素,但同时也具备VTE高危因素的年轻人,临床表现出现咯血、胸痛、胸腔积液、肺部斑片、渗出病灶,不能单纯考虑感染性疾病,需注意排查有无VTE危险因素,警惕肺栓塞可能;2、在考虑同时合并结核的患者中,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选择,应注意华法林与结核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在直接口服抗凝剂更优,但需注意肝肾功能状态;3、抗凝疗程的把握,需十分注意求因,不能机械的选择固定疗程,应视患者危险因素去除情况进行把握,必要时需延长,但需同时评估出血风险。
熊长明教授点评:
1. 该病例急性肺栓塞诊断明确,血栓形成的原因与肾病综合征有关。
2. 该患者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分层及治疗遵循指南规范,治疗得当,结局良好。
3、该患者具有静脉血栓的易患因素,当出现胸痛、咯血、气短、肺部阴影时,可以见于肺结核,也可以见于急性肺栓塞,关键是两者如何鉴别诊断, 文中思路清晰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值得反思和探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