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版操作规范发布!PCI常见并发症处理策略,一文汇总(附下载)

2022-04-01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原创 冠脉介入支架球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症可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增加患者和家庭经济及精神负担,如何预防?如何处理?是心血管临床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承担操作规范制定工作,在进一步广泛征求国内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多方组织撰稿,编写《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操作规范(2022年版)》。


文末可下载pdf 

微信截图_20220401152025.png


本文基于新版操作规范汇总了几类常见PCI并发症及其处理策略,期待对您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并发症及处理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内推注硝酸甘油每次100~200 μg,也可冠状动脉内推注维拉帕米每次0.1~0.2 mg或地尔硫䓬每次0.2~0.5 mg,应注意负性肌力和心动过缓副作用,心力衰竭患者慎用。


依据痉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必要时可重复应用。


冠状动脉夹层及壁内血肿



冠状动脉夹层是球囊扩张后常见的情况,也是PTCA撕裂斑块、扩大血管管腔的必然结果。


一般情况下,轻度内膜撕裂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无明显影响,通常不影响手术结果。


如果由于球囊/血管比过大或过度扩张造成严重的夹层,如对比剂在管腔外滞留成“帽状”、螺旋状夹层、管腔内充盈缺损、血流减慢或完全闭塞时,应在保证指引导管及导丝系统稳定性的同时,迅速植入支架覆盖夹层,封闭壁内夹层入口。


冠状动脉壁内血肿是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的一种高危但常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血管内膜在球囊机械作用下发生撕裂且深达中膜,血流由撕裂入口进入血管壁内,但由于缺乏出口而导致血流在壁内积聚,致假腔不断扩大而压迫真腔,严重时甚至导致血流中断。


多数血肿向远段延展,少数也发生于支架近段。







壁内血肿在造影下常表现为管腔缩窄或鼠尾状闭塞,早期容易和痉挛相混淆。


扩张血管药物对壁内血肿无效,可用于术中初步鉴别。


由于壁内血肿常无法显示明确的夹层征象和撕裂内膜片,因此早期在造影下常不易发现。







所以,对于可疑壁内血肿的患者,应尽快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贻误最佳处理时机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目前关于壁内血肿的处理并无一致意见。


通过造影或IVUS明确血肿延展的范围是决定处理措施的关键。


在早期血肿范围较局限时,挽救性支架植入(bailout stenting)完全覆盖夹层和入口可有效阻止血肿的进一步伸展。


如果血肿位于支架远段,则挽救性支架植入顺序应为由远及近,避免支架释放导致血肿向前推移延展,并有利于血肿内积存的血液从入口流出。


造影下管腔显影不清、血肿范围难以判断时,不可盲目行球囊扩张,否则可能进一步扩大血肿范围,此时可考虑采用切割球囊切割血管内膜。


理论上可以通过切透真腔与血肿之间的管壁制造出口,使血肿内的血液进入真腔,减少血肿内的压力,利于真腔显影并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分支闭塞



小分支闭塞可无缺血症状,或有胸痛但对预后无显著影响。


大分支闭塞则可能发生严重后果,必须预防其发生。







术中应根据分支大小、发出角度、分支开口有无病变及病变分布情况等,决定是否应用导丝或球囊保护策略。


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如分支血管明显受累或闭塞,建议送入另一根导丝穿支架网眼至分支血管内,并送入球囊进行扩张重建血流,必要时进行球囊对吻。


对于大分支(直径>2.5 mm),如果单纯球囊扩张后效果不满意,可考虑植入支架。


冠状动脉破裂或穿孔



球囊导管过大或压力过高造成冠状动脉破裂,导丝选择或操作不当可导致冠状动脉穿孔。







一旦发生冠状动脉破裂或穿孔,应立即用球囊在破裂或穿孔处近端低压扩张间断阻断血流,促进破裂或穿孔部位封闭,并降低心包填塞发生风险或减少心包积液。


无效时,对于直径>3 mm、附近无大分支的血管穿孔或破裂可考虑植入覆膜支架,封闭穿孔或破裂部位。


远端血管穿孔可使用微导管局部持续负压吸引,也可选择使用明胶颗粒、可吸收缝线、弹簧圈栓塞等方法封堵。


若已出现心包填塞,应迅速行心包穿刺引流,尽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包引流出的自身不凝血液可以迅速经动脉鞘管回输,以防止失血性休克。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应急诊外科手术。


球囊破裂或嵌顿



当扩张压力超过球囊爆破压力或扩张部位存在尖锐的钙化小结时,可以造成球囊破裂。


球囊破裂可对血管壁产生冲击伤,破裂球囊里残留的气体也可造成冠状动脉气栓而使TIMI血流下降。







所以在操作中,应尽量避免过高压力扩张球囊,也要警惕压力泵指示针故障导致对球囊的过度扩张。


球囊嵌顿相对少见,多发生于处理复杂钙化病变或通过未充分扩张的支架网眼扩张分支时。


操作球囊回撤应在透视下完成,避免在球囊未充分回抱状态下回撤,在解剖形态复杂病变处操作时尤其应该注意,以免造成器械更严重的变形或血管损伤。


如果出现球囊嵌顿

不要盲目强行拖拽,可考虑将指引导管包括导丝球囊系统整体撤除;


或将嵌顿球囊送远,另进一根导丝及球囊在嵌顿附近部位扩张;


或通过延长导管辅助回撤,上述方法均无效时需及时外科会诊。


无复流或慢血流



无复流或慢血流可能与斑块挤压后脂质坏死核心物质或附壁血栓脱落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床微栓塞等因素有关。


可冠状动脉内推注硝普钠、腺苷、地尔硫䓬、尼可地尔等处理,经微导管给药作用效果更明显。


有时可联合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或血栓抽吸术。


无复流或慢血流严重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循环辅助支持装置。


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并发症及处理


支架血栓



按血栓发生时间,分为:


急性支架血栓(术后24小时内)


亚急性支架血栓(术后24小时至30天)


晚期血栓(术后1个月至1年)


极晚期血栓(术后>1年)


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



在器械与操作层面

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的发生主要与支架膨胀不全、边缘夹层血肿、地理丢失或严重的支架贴壁不良等因素有关;


晚期尤其极晚期支架血栓,则多与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或内皮覆盖不完全有关。


当怀疑出现支架血栓时,应尽快行冠状动脉造影,所有的支架血栓均建议行腔内影像学检查明确潜在机制。



如血栓与支架近或远端内膜夹层、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有关,可再次植入支架;


对于较大血栓者可考虑应用血栓抽吸装置或血管远端保护装置以减少处理后无复流的发生;


对于支架膨胀不全或合并严重贴壁不良,使用非顺应性球囊扩张以保证支架充分膨胀贴壁,必要时选择准分子激光、冲击波碎石破坏钙化斑块后再进行球囊扩张;


对于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可考虑优化药物治疗,同时再次植入新一代DES支架或充分预处理后使用DCB处理。



支架脱载



支架脱载的危险因素包括迂曲成角及钙化病变、长支架等。


冠状动脉内脱载支架有较高的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的风险;脱载于体循环的支架可以引起严重的动脉栓塞事件。


常见的处理方法如下

脱载于外周小动脉的支架如取出困难,可局部释放贴壁或不做特殊处理;


脱载于冠状动脉内的支架,导丝如保留在支架内,可沿导丝送小球囊于支架内,低压扩张下回撤球囊并同时带出支架;如支架位置和大小合适,也可以考虑将支架原位释放,并充分扩张贴壁;


如果导丝没有在脱载的支架内,可以采用抓捕器、双导丝缠绕等技术取出脱载支架,但此方法在取冠状动脉内支架时候有损伤冠状动脉的风险。如果无法取出,则可考虑将使用1个合适尺寸的支架将脱载支架挤压于冠状动脉血管局部。


另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其他并发症及其处理同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部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点击下载pd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