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示《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乙类OTC药将不纳入医保目录。2018版基药目录中,有OTC药品199种,占比29%,包括68个乙类OTC品规。2019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有OTC药品617种,占比23%,乙类OTC有121个。”
乙类OTC为什么被医保盯住移出?
在这个征求意见稿刚面世时,我们就想查询一下乙类OTC与基药目录、医保目录的交集情况,不太容易找,可见这是医药市场过去一直不强调、不热门的一个事。但为什么会被政策制定者关注并决心动作呢?
首先,从医保目录中OTC药品种数看,体量可观。OTC协会强烈建议取消移出,但如此体量的OTC药品依然存在于医保目录中,总要有一个改革的开始点。乙类OTC在医保目录中只有一百多个,对起步期的波动影响可以减到最低,于是首当其冲。
其次,既然有处方药和OTC之分,就要有区分的显著意义,在这一点上找中国特色没有必要。OTC的真正战场就在社会市场,也需要回归战场。
要澄清注意的是,基药目录药品应纳尽纳入医保目录是个不成文、不明确的规定,考虑到OTC药品在基药目录占比可观,必要性也较强,适宜对基药目录与医保目录衔接做安排,使非报销OTC保留基药地位。这对于稳定基药目录、发展OTC市场都有重要作用。
“对于药企来说,近年来由于基层医疗市场的发展以及招标政策的不断变化,很多药企将处方药产品主动转为非处方药,也致使近年来OTC市场扩容。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建议,强烈建议《基药暂行办法》取消乙类OTC药品纳入医保目录的特别限制。”
医保不便将乙类OTC纳入集采
这些故意转为OTC的逃避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OTC药品与医药改革、医保战略性购买行为之间的矛盾。以新医改深入推进的破竹之势,将OTC招标纳入医保带量采购谈判不难,将基层医疗市场用量纳入约定采购量也不难,为难的是医保采购不愿这样做。
一是肯定会打击OTC价格,使采购政策与产业维持在短期内的集中矛盾更加激烈。二是用行政干预影响OTC市场,就容易出现厚此薄彼、抑制竞争发展的情形。三是这项工作导致越做越多、越做越难,使药品是否申报成为OTC的利益选择不确定,也会影响处方药的自然合理边界。
另外,这种逃避途径告诉我们:处方药与OTC之间的互转通道应该一直敞开,药企为追逐放量保价利益无可厚非。政策变化必然要使相关药企受到短期波及,比如品种被即时移出了医保范围。
“有行业专家表示,取消乙非处是为了节约医保开支,但实际上未必。如果取消医保报销,且不论给病人带来去医院看病的折腾、对医院门庭若市的加剧、对医生工作负担的增加,即使对医保费用开支,还要增加挂号费、检查费、处方药费等,恐怕最终会超过所节约的费用。”
医保此番谋划并非只为省钱
我们认为:取消OTC医保报销,有节约医保开支的直接结果,但最大意义并不在此。协会及行业专家关于能否节省医保资金的分析,虽有一定道理,出发点主要仍围绕着产业短期利益。在小利与大义之间,应还要看到:对小利所面临的一些困难,药企有动机缓解、医院有能力克服。而大义能迎来开阔局面,乙非处药疗患者享受到药品竞争价格、药企转入处方药或OTC竞争。
“国际通行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是在完善的医药分业体系基础上实施的。2019版WHO基本药物清单收录化学药460种,其中我国作为OTC药的有59种,这些品种在欧美日等国家均纳入住院病人医保支付范围。我国对处方药和OTC在使用管理、价格管理上实际基本相同。”
OTC申请转处方药,再进医保有优势
基药目录与医保目录是两码事,OTC在我国医药市场的实际角色又与国际上有所不同。在我们看来,在改革的规范口径下,这是一种越位。以事实为第一根据,那些实际发挥处方药角色却戴着OTC帽子的药,有权利申请回归处方药,有意愿、有条件的品规也能够成功回归。既然这些药品从始至终仍存在于基药目录,再次变身为处方药的甲类或乙类OTC相比其他药品,仍更有优势重新纳入医保范围。
此次征求意见稿仅将乙类OTC移出医保范围,客观上是一个试点行为,不做过渡期约定,真实的过渡期是依靠受波及药企转变策略的反应快慢来决定的。在这个过渡期内,有的乙类OTC彻底消失,有的乙类OTC重归处方药甚至医保范围,有的乙类OTC顽强地适应新环境、新常态下的市场竞争。就像一致性评价是舶来品,OTC药品审批、管理、流通、采购与使用,和国际对轨接轨没什么不好,早比晚好。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认为,限制乙类OTC纳入医保目录,必然会直接影响像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常用治疗乙类OTC药的临床使用,造成用药不便和不合理。据统计,我国OTC每年占医保基金支出仅为4%,如果限制乙类OTC纳入医保目录,将极大削弱OTC行业信心。”
OTC药费用不菲,移出报销利大于弊
OTC每年占医保基金支出为4%,其实并不低。为什么?因为自规定药占比、带量采购以后,药品占医保基金支出比例也大幅下降。以医保目录内617种OTC药品的规模看,4%不低。以一些医保药品持续被纳入国家及地方带量采购试点的结果看,4%还会增加。而一旦增加,对医保药品间的比价关系还是加剧不平衡、不公正的。
对于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这些常用药、好药、亲民药,市场认可是最大的靠山,医保支付或不支付影响有限。结合目前中国医药市场大路货供给过剩的现状,我们相信群众用药会更方便。群众会比价、比品牌信誉,群众不愿超量购买,群众采购的自然选择行为会让药企一系列营销行为更合理。
综上所述,这次的征求意见稿通过做一次安排,先还乙类OTC药品的市场竞争自由,使之前一直未能进入定点医药机构终端的乙类OTC药企享受更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而OTC药品客观应作为临床和预防用药,发挥灵活、有效、经济、安全的药疗作用,拥抱大健康。
来源:药事纵横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