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Pipeline栓塞装置主要用于手术困难、弹簧圈栓塞风险较大的颅内巨大动脉瘤以及夹层动脉瘤患者。然而,人们对Pipeline栓塞装置的安全性仍有些许担忧,其引起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早期。在西方人群中观察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迟发性动脉瘤破裂(delayed aneurysm rupture,DAR)以及远端脑实质出血(distal intraparenchymal hemorrhage,DIPH)。日前,有学者分析了中国地区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关结果发表于Neurotherapeutics杂志。
该研究连续纳入了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中国14个中心接受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资料,最终共纳入1171名患者,1322例利用Pipeline栓塞装置进行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研究结局为与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包括缺血性卒中、小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DAR、DIPH、神经受压迫症状、非症状性脑出血、载瘤动脉狭窄、支架移位、术前及术后早期(< 30天)的mRS评分。
Table1展示了全部患者的基线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53.9±11.4岁,女性患者占69.4%,合并症包括高血压(33.9%),糖尿病(5.4%),高血脂(3.6%),脑梗死(4.6%),心脏病(5.0%)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14.9%)。
Table2展示了动脉瘤的特征。动脉瘤平均大小、瘤颈直径及载瘤动脉直径分别为12.79± 8.75mm、6.21±3.92mm以及3.88±0.82mm。在形态方面,83.1%为囊状动脉瘤。大部分动脉瘤位于前循环(83.6%位于前循环近端,3.6%位于前循环远端),12.8%位于后循环(2.2%位于基底动脉,10.6%位于椎动脉及其他血管)。
Table3展示了手术细节、血管造影以及患者的临床结局。经典型及Flex Pipeline装置的使用率分别为45.2%及54.8%,装置直径及长度分别为4.07±0.53mm以及25.37±5.76mm。术前,mRS为0~2分及3~6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0.5%及9.5%;术后早期,mRS 0~2及3~6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3.4%及6.6%;临床随访时,mRS 0~2及3~6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4.9%及5.1%。患者影像随访的平均时间为8.96±7.50个月(随访时间中位数为6个月,随访范围为3~36个月),未到达随访时间或缺失影像学资料的患者比例为26.6%,所有患者均有临床随访。
Table4展示了研究结果。术后早期及随访期缺血性卒中、小卒中及TIA、DAR、DIPH、支架移位的发生率分别为3.8%、0.6%、2.6%及0.3%、2.0%及0.1%、2.0%及0%。神经受压症状发生率为3.8%。术后早期及随访期患者死亡率为1.3%及0.2%,功能结局较差(mRS3-6)的患者分别占6.6%及5.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