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1+EAN/ESRS欧洲指南:成人和儿童发作性睡病的治疗

2022-01-22作者:论坛报沐雨论著
非原创 睡眠

作者: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  Dr.杨



成年患者的药物对症治疗

总评:大多数对症治疗的总目标应该集中在改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觉醒周期,尤其要注意日间表现。改善日间嗜睡和减少猝倒是最重要的。对于治疗目标和治疗选择我们应考虑到个体的症状类型、偏好和存在的合并症。


PICO3

药物治疗日间过度嗜睡的疗效和相关临床证据是什么?不同的促醒剂在疗效上有差异吗?治疗的获益/风险比是多少?


前言

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通常是发作性睡病患者最突出的致残症状。EDS可表现为不同的表型,包括睡眠发作、非自主打盹、自动行为、过度需要睡眠(严格意义上的睡眠过度)、注意力维持困难和认知功能障碍。EDS的改善程度通常通过病史或问卷进行评估。客观的测试如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常用于诊断)和觉醒维持试验(常用于记录治疗反应)也可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根据几个RCT的结论,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促醒药物和羟丁酸钠可以改善EDS。治疗选择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并受到年龄、生活方式、病情严重程度、耐受性和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医生应该在随访期间定期重新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关于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的数据的研究较少。最近一项为期一年的开放标签单臂研究发现垂体后叶素治疗NT1和发作性睡病2型(narcolepsy without cataplexy (type 2 narcolepsy, NT2))患者EDS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但1/3患者因缺乏疗效或出现副作用而停止用药。


最近进行的一项超过24个月的研究发现,接受羟丁酸钠治疗的NT1患者的体重指数降低,证实了既往临床观察到的现象。


兴奋剂(哌醋甲酯、莫达非尼、苯丙胺和索安非托)可能会增加心率和血压,并有患高血压的风险。这些潜在的副作用需要仔细监测,一旦出现相关副作用及时处理。


建议

见图1


由于缺乏一对一的研究,所以很难比较不同兴奋剂/促醒药物之间的疗效。因为临床经验表明抗抑郁药对发作性睡病患者EDS的效果轻微,所以没有评估其促醒效果。因此不应将抗抑郁药视为EDS的治疗药物。


未来的方向/展望

包括新型组胺-3受体反向激动剂和下丘脑分泌素受体激动剂在内的新化合物或许可以用于治疗NT1和NT2患者的EDS。

微信图片_20220114134616.jpg



来源: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心理科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