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卢洁 张汐
1病史
•女,42岁
•主诉:体检发现肝内占位半年
•临床症状:无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
乙肝五项:(-)
肝肾功能电解质:(-)
血常规:111g/L↓ (115~150 g/L)
2影像检查
腹部CT平扫
腹部磁共振(MRI)平扫+增强
诊断?
3病理结果
•肝Ⅳ段肿瘤: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免疫组化:CD34(脉管+),CK19(胆管+),CK7(胆管+),GPC-3(-),GS(地图样+) ,HSP70(-),Ki-67(<5%)
•肝Ⅵ段肿瘤:肝细胞腺瘤 (HCA)
免疫组化:CD34(脉管+),CK19(-),CK7(-),GPC-3(-),GS(灶+),HSP70(-),Ki-67(<5%),C.RP(小灶+),SAA(小灶+),β-catenin(膜+)
4讨论
FNH是一种多克隆肝细胞增殖,被视为动脉畸形导致的增生反应,无潜在恶变。
发病机制不明。妊娠和口服避孕药在FNH的反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尚未得到证实。
FNH 是肝脏的第二大良性肿瘤,发病率约0.03%。多见于女性,就诊时平均年龄为35~50岁。20% ~30%的病例中,FNH为多发性,20%的病例中,FNH伴有肝脏血管瘤。FNH伴发HCA的情况较少见。
HCA由各种类型的克隆性良性肝细胞增殖组成,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和恶变。根据基因组分析,分为: HNF-1𝛼失活型,炎症型,𝛽-连环蛋白活化型,未分类型。
发病机制目前暂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长期大量口服避孕药物、肥胖、脂肪肝、酗酒、糖尿病及激素类药物使用。
HCA的发病率约为0.001%~0.004%。HCA大约比FNH少10倍,常见于35~40岁的女性,男女比例为1:10。
4影像表现
FNH影像学表现
•FNH典型表现:
(1)除中心瘢痕外,病灶均匀;
(2)采用平扫CT或MRI检查时,与邻近的肝组织略有不同;
(3)在动脉期CT或MRI,有明显的均匀强化,有中心血管供应,在门脉期和延迟期,与周围肝组织的表现相似;
(4)中心瘢痕在MR图像上显示最佳;(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采用细胞外MRI造影剂时,延迟期变为高信号,因为造影剂在纤维组织内堆积)
(5)没有包膜,通常为分叶状。
•肝胆MRI造影
在肝胆期等或高信号,一些病灶边缘有强化。
可用于区别FNH与HCA。
•非典型表现
脂肪变性(与HCA表现接近)
T2上明显高信号
与真包膜类似的假包膜
HCA影像学表现
(1) HNF-1𝛼失活型(30%~40%)
病灶内弥漫脂肪(T1WI反相位信号减低)
(2)炎症型(40%~55%)
T2WI明显高信号,延迟期持久强化,可见“环礁征”
(3)𝛽-连环蛋白活化型(10%~20%,恶变风险高)
与肝细胞癌影像表现类似
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廓清
(4) 未分类型(<5%):无特征性
HNF-1𝛼失活型HCA
T1WI反相位(图c) 较T2WI正相位(图b)信号减低
炎症型HCA
“环礁征”(T2WI明显环形高信号)
延迟期持续强化
𝛽-连环蛋白活化型HCA
与肝细胞癌影像表现类似,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
5鉴别诊断
A.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好发年龄:24~53岁;女性多见
•呈可分叶型,一般无包膜形成
•脂肪组织影像,瘤体周围在动脉期含有粗大的引流血管。
•富血供,强化方式多样,以”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多见
B.肝血管瘤
•好发年龄:30~50岁;女性多见
•典型表现:T2WI强高信号;多呈“渐进性”强化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