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大会伊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黄正明在致辞中感言:叶酸在多个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临床实践中对于叶酸的价值认识不足。因此,多个学(协)会联合发起了《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多学科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的制定,今天正式发布。希望接下来,能够通过宣贯活动推动其实际落地,分时分地、线上线下,对共识内容进行解读、学习和宣传,发挥以正视听、以示权威的指导作用,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努力!
▲黄正明院长
叶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由于其有良好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作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以及与高Hcy血症相关的疾病防治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指出,共识以“多学科”、“临床合理补充”为主题,从营养学、药学和多个临床科室角度,对临床合理补充叶酸给出了个性化、精准化的推荐意见。希望接下来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宣贯落地,为叶酸的合理补充提供更多依据,为提高人民健康而努力!
▲孙宁玲教授
致辞环节之后,是共识发布仪式。40余位专家,300多个日日夜夜,用尽心血与汗水,共同完成我国首部临床合理补充叶酸的专家共识。
▲发布仪式
发布仪式后,会议进入到学术讲座环节,即共识巡讲部分。
首先,宋海庆教授介绍了共识的制定背景及历程。共识主要包括药学特性、叶酸状况评价、营养状况改善、围产期人群应用及多学科临床应用等内容,汇集了大量的国内外循证证据,并结合国内临床实践,从营养学、药学和多个临床科室角度,对临床合理补充叶酸给出了个性化、精准化的推荐意见,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宋海庆教授
随后,共识的执笔专家代表分别介绍了共识的主要内容。
赵志刚教授介绍《叶酸的药学特性及影响因素》。叶酸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发生机制各不相同,可发生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各个环节。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增减剂量、避免联用、延长服药间隔时间等处理。
▲赵志刚教授
朱文丽教授介绍《人群叶酸状况评估及改善》。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是评价临床叶酸缺乏/不足的特异性指标。平衡膳食是改善叶酸营养状况的首选措施,但对于叶酸缺乏高危人群和特殊人群,需要采用叶酸补充或强化食物等措施改善叶酸状况。
▲朱文丽教授
陈敦金教授介绍《围产期人群中的应用》。叶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由于孕期母体生理性变化及胎儿生长发育等导致叶酸的需要增加,共识中按照不同的生理阶段对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分别进行了个性化的补充建议。
▲陈敦金教授
刘蔚教授介绍了叶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叶酸水平降低导致的Hcy水平升高仍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合并HHcy血症的心血管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推荐补充叶酸,以降低Hcy水平。每日服用0.8mg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可以达到最佳的降低Hcy效果。
▲刘蔚教授
秦海强教授介绍脑血管疾病中的叶酸合理补充。叶酸与脑卒中之间并无明确的直接相关性,但可通过降低Hcy水平影响卒中的发病风险。对于单纯HHcy血症患者,为降低首次卒中发生风险,可以考虑补充叶酸0.8mg/d,也可叶酸联合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
▲秦海强教授
岳伟教授介绍叶酸在认知障碍与精神行为异常中的临床应用。Hcy不仅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还是阿尔兹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认知障碍患者应常规检测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合并叶酸缺乏者,可予以补充叶酸0.8mg/d。
▲岳伟教授
左力教授介绍叶酸在肾内科的临床合理补充。叶酸偏低或缺乏的伴有高血压的CKD患者使用叶酸单药(0.8mg/d)或包含叶酸的固定复方制剂,可能对延缓肾病进展有益。同时,叶酸可常规用于伴有HHCy的CKD患者脑血管病的预防。
▲左力教授
周炜教授介绍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应如何合理补充叶酸。甲氨蝶呤(MTX)广泛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是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首选。多项循证证据表明:服用MTX的患者进行叶酸补充5~10mg/w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周炜教授
重点内容介绍完毕后,现场互动环节再掀高潮。与会代表纷纷发言,从药学、营养学、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分享了自己关于临床合理补充叶酸的思考与疑惑,在场专家一一解答。
互动中产生思辨的火花,推动在场同业们深入思考,大家一致表示:共识内容丰富,具有实用、适用的特点,对妇产科、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科、精神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等多个学科的临床合理补充叶酸都提供了源自循证证据同时结合中国国情的建议,对药学工作者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为小叶酸发挥大作用提供了更多、更好地指导,促进人民健康水平提升。
共识拟于近期正式发表在相关核心期刊,敬请期待!
编辑整理:张艳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