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创伤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2022-02-17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创伤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1)预防用药的适应证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均应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2)创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Ⅰ类切口一般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特殊患者除外),Ⅱ类、Ⅲ类切口需要预防性应用,Ⅳ类切口则为治疗性应用。


(3)对于开放性损伤患者,及时彻底的外科清创术比使用抗菌药物更加重要。创伤患者手术中要注意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精细的操作、保温等措施,也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


(4)对于有指征的患者应该尽快使用抗菌药物,尤其 是开放性损伤争取在伤后3 h内使用


(5)尽可能选用满足需要的窄谱抗菌药物,覆盖创伤 常见的污染细菌。如果存在多部位的损伤,应该考虑选择覆盖所有损伤部位重要污染菌的药物,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的感染。


(6)选择的抗菌药物要采用恰当的给药方式、剂量及 途径,以获得最佳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7)一般不主张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但在烧伤创面、 某些骨折部位感染预防时可使用特殊剂型的抗菌药物。


动物咬伤

狗和猫是动物咬伤的主要原因,其中狗占85%~90%,猫占5%~10%。狗咬伤常见于四肢,儿童以头颈部更为常见;猫咬伤多见于上肢,尤其以手部为多。有报告显示,狗咬伤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20%,猫咬伤的感染率可达到前者的2倍。动物咬伤后感染的病原菌来自动物口腔,几乎所有的伤口均可发现需氧菌,而厌氧菌见于40%的患者。常见的需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假单胞菌属、肠杆菌科等等。其中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是狗和猫口腔内正常存在的苛养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后表现为低血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肾功能衰竭,紫癜和瘀点常见,咬伤处皮肤坏疽是特征。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是猫咬伤后感染的常见细菌,可在伤后数小时内迅速发生,导致严重的炎症反应,以肿痛为突出表现。


预防性应用指征

动物咬伤后,对于低感染风险或者基于美容的考虑可以一期缝合伤口,但有感染危险的伤口建议敞开。对于具有以下高危因素以及需要一期关闭创口的患者,建议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1)四肢咬伤伴有静脉和淋巴管损伤;

(2)手的咬伤;

(3)临近人工关节部位的咬伤;

(4)猫咬伤;

(5)挤压伤;

(6)咬伤后就诊延迟,四肢超过6~12 h,面部超过12~24 h;

(7)穿刺伤;

(8)伤员患糖尿病或免疫抑制。预防用药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疗程为3~5 d。对于穿刺伤或者一期缝合的高危创口,疗程可以达到7 d。


  • 可疑感染时药物选择 

对于动物咬伤后怀疑的感染,要根据感染发生的速度选择抗菌药物,其中24 h内发生者多为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感染,可选用环丙沙星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超过24 h后发生者多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属,应选用耐酶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制剂。也可以选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加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一般软组织感染的疗程为14 d,腱鞘、关节或骨髓等特殊部位的感染可长达3~6周。 


  • 狂犬病的预防 

对于有狂犬病暴露风险的伤口应进行冲洗,推荐使用有杀病毒效力的液体(如聚维酮碘、二氧化氯),并且延迟4 d关闭伤口。伤口局部和全身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伤后0、3、7、14 d时注射狂犬病疫苗。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感染学组,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创伤学组. 创伤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专家共识 [J] . 中华创伤杂志,2016,32 (10): 865-869.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6.10.001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