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肝功能报告异常却是“虚惊一场”?揭秘吉尔伯特综合征

2025-08-06作者:论坛报马山资讯
非原创



一次常规体检后,报告单上赫然显示“胆红素升高”,紧随其后的可能是临床医生一句轻描淡写的“哦,可能是吉尔伯特综合征(Gilbert's Syndrome, GS),没什么大问题。”对于初次听闻这个名字的患者,困惑与不安随之而来:这是什么病?真的没事吗?需要治疗吗?


这个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3%-10%却常被忽视的遗传性体质,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一种良性的胆红素代谢轻微障碍,其主要症状——间歇性轻微的黄疸尤其在压力、疲劳或感染时出现,但对健康寿命几乎无影响。


本文通过一案例认识该“疾病”,旨在消除患者误解,让患者和临床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检查。



案例经过




患者男,55岁,7月1日因胆红素异常就诊于门诊消化内科。



主诉


患者于2022年4月体检时发现胆红素轻度增高,转氨酶轻度增高,其余无异常,未治疗。2024年2月~2025年6月患者多次检查肝功能,胆红素异常,其余均正常。无既往史。



体格检查


患者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肋下未触及,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入院后相关检查


B超引导下肝脏硬度无创检查:6.5kPa(参考范围 1.0kPa-7.3kPa)。其余相关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640?wx_fmt=png&from=appmsg
640?wx_fmt=png&from=appmsg
640?wx_fmt=png&from=appmsg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4年2月-2025年7月患者胆红素变化

640?wx_fmt=png&from=appmsg



案例分析




患者于体检中无意发现胆红素轻度增高,且后续多次检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要表现,肝功能无异常,无乙肝、丙肝病史,血常规、影像学检查均正常,可排除常见病毒性肝炎、溶血性贫血、脾大等导致的黄疸及相关疾病。这种孤立性胆红素增高且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临床表现,让笔者脑海中立刻想到了吉尔伯特综合征。


第二日患者前来检验科窗口取报告,恰逢笔者值班。经询问得知患者无任何不适,于是笔者告知可能为一种良性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表示感谢,后告知笔者临床医生也未开具任何药品。



知识拓展




吉尔伯特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的、遗传性的非溶血性、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肝脏对胆红素代谢的葡糖醛酸化(结合)过程存在先天性缺陷所致



核心病理生理

·

  • 遗传基础


主要与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发生突变有关,最常见的是TA重复序列增多,如(TA)7/(TA)7纯合子。这导致肝脏中UGT1A1酶的表达量减少或活性降低(通常约为正常水平的30%)。


  • 代谢缺陷


UGT1A1酶负责将脂溶性的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 UCB)转化为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 CB),以便通过胆汁排泄,酶活性不足导致UCB在血液中蓄积。


  • 胆红素来源


升高的UCB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正常分解代谢(血红素途径)。



临床特征


  • 主要表现


间歇性、轻度升高的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通常波动在20~50μmol/L或1.2~3.0mg/dL,很少超过85μmol/L或5.0mg/dL)。总胆红素升高,但结合胆红素比例正常。


  • 黄疸


可表现为轻微、间歇性的皮肤和巩膜黄染。诱发因素包括:禁食、热量摄入不足、脱水、剧烈运动、应激(身体或心理)、感染、饮酒、疲劳、月经期等。这些因素可能暂时性增加胆红素产生或进一步抑制UGT1A1活性。


  • 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通常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时偶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少数患者可能报告轻微的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腹部不适),但这些症状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因果关系通常不明确,且研究未证实其特异性关联。


  • 体格检查


除可能存在的轻微黄疸外,无其他阳性体征(无肝脾肿大、无慢性肝病体征)。



诊断标准


  • 关键指标


反复检测显示孤立性的、轻度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UCB占总胆红素80%以上)。


  • 排除性诊断


必须排除其他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非结合型)的疾病:


溶血性疾病:通过血常规(无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乳酸脱氢酶(LDH正常)、结合珠蛋白(正常)等排除。


肝脏疾病:肝功能检查(ALT、AST、ALP、GGT)完全正常;人血白蛋白、凝血功能正常。肝脏影像学(超声等)无异常。


其他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如Crigler-Najjar综合征)。


  • 支持性证据(非必需)


低热量试验/烟酸激发试验:可诱发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100%)。


分子遗传学检测:检测到UGT1A1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如(TA)7/(TA)7)可确诊,但通常非临床诊断必需。



流行病学与预后


  • 发病率


非常常见,西方人群患病率约为3%-10%(男性高于女性)。


  • 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不完全外显(存在争议,但需要遗传易感性)。


  • 良性本质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吉尔伯特综合征本身是良性的,它不会导致肝细胞损伤、肝炎、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不会增加胆结石或其他肝胆系统疾病的风险,不影响预期寿命,通常不需要任何治疗。



临床意义与注意事项


  • 避免误诊


需与病理性黄疸(尤其是溶血性或肝细胞性)仔细鉴别,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患者焦虑。


  • 药物代谢


UGT1A1酶参与多种药物和内源性物质的代谢(如某些抗癌药伊立替康、抗HIV药物阿扎那韦、他汀类药物、某些激素)。GS患者可能对这些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潜在增加药物毒性风险(如伊立替康导致的严重腹泻和骨髓抑制)。在处方此类药物时需谨慎,可能需要剂量调整。


  • 患者告知


向患者充分解释其良性本质、诱因、无需治疗的特点,消除其顾虑非常重要。



案例总结




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数据模式有深刻的理解和关联分析能力,这要求我们检验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主动的临床思维,将冰冷的数据转化为诊断线索,让患者和临床少走弯路,担当好侦察兵的角色!


【参考文献】

1754376356596.png

1754376369116.png

作者:罗碧连

单位:武汉航天城医院检验科

审校:小冉

来源:检验医学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