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各种肺内外原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达40%,弥漫性肺部炎症和毛细血管渗漏是ARDS的特征。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的配体,包括Ang-1、Ang-2、Ang-3、Ang-4四个亚型,在胚胎发育、血管生成、创伤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ng-2主要由内皮细胞分泌,参与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在ARDS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一、Ang-2概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Davis等通过新型表达克隆技术发现了血管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及其配体Ang-1,随后不久,通过cDNA库同源性筛选鉴定出Ang-2。Ang-2是大小约70 000的糖蛋白,由496个氨基酸组成,与Ang-1约有60%的氨基酸同源性,其氨基端包含卷曲螺旋结构域(coiled-coil domain,CC),介导配体与单体间的同源多聚体连接,羧基端是纤维蛋白原样结构域(fibrinogen-like domain,FL),负责配体受体间的信号传导。
Ang-1和Ang-2都可与Tie-2受体结合,Ang-1结合后,Tie-2受体激活并磷酸化,促进血管稳定和生长;Ang-2作为Ang-1的拮抗剂,竞争性结合Tie-2受体,阻断Ang-1的效应,从而促进炎症反应和毛细血管渗漏。Ang-2在正常血管中表达水平通常较低,但在多种炎症和血管生成环境中,Ang-2表达显著增加;且其对血管功能的影响与局部微环境有关,尤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VEGF存在的情况下,Ang-2会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刺激新生血管的芽生;当抑制VEGF的活性后,Ang-2则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死亡和血管退化,增加毛细血管渗漏。
Ang-2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使其成为潜在的治疗靶标,一些靶向Ang-2的治疗方法也显示出良好的结果。如Trebananib可通过阻断Ang-1和Ang-2与Tie2受体的结合而抑制血管生成,研究表明Trebananib与紫杉醇联合可延长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鉴于Ang-2在众多疾病中的积极作用,靶向Ang-2途径也许是ARDS患者极具潜力的一种治疗方式。
二、Ang-2在ARDS中的作用
弥漫性肺部炎症和毛细血管渗漏是ARDS的特征,肺部感染、误吸、腹膜炎、胰腺炎等众多直接或间接因素皆与ARDS的发病相关。ARDS的具体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本质是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导致的肺部炎症反应。近年来研究表明,ARDS的毛细血管渗漏以及肺部炎症可能与Ang-2表达失调有关。
(一)Ang-2的实验研究
1. Ang-2与肺部炎症:Ang-2对炎症反应的启动具有重要作用,Fiedler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小鼠腹膜炎,短期感染后发现:Ang-2基因敲除小鼠腹腔中的中性粒细胞大量减少,提示Ang-2基因缺陷的小鼠存在免疫功能的损伤;使用重组Ang-2干预后,小鼠发生炎症反应,并且Ang-2通过剂量依赖性诱导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使内皮细胞对炎症反应更为敏感。表明Ang-2是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自分泌调节剂,对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具有允许作用。
Ang-2也是肺部炎症反应的关键介质,在高氧诱导的ARDS小鼠模型中,小鼠血浆Ang-2水平升高,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增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外研究表明,Ang-2参与肺脏氧化损伤、炎症反应和肺水肿。Bhandari等检测高氧诱导的ARDS小鼠和ARDS患者的肺泡灌洗液,发现Ang-2水平皆明显升高;降低Ang-2的表达可显著抑制高氧诱导的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凋亡,改善肺损伤。表明Ang-2在高氧诱导的肺部炎性损伤中有重要作用。
在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肺损伤(ALI)模型中,光镜下可见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变宽以及肺间质水肿等,且血浆Ang-2水平与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表明Ang-2参与大鼠ALI的发病过程,且与ALI的严重程度相关。
在AR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细胞及其产生的多种炎症介质发挥了关键作用,外周血活化的中性粒细胞更是参与了早期的炎症反应,且是与肺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初始细胞之一。Lomas-Neira等发现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可显著促进内皮细胞释放Ang-2;体内抑制Ang-2的表达后,小鼠炎症性肺损伤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肺组织及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皆降低。近期研究显示:在脂多糖诱导的ARDS转基因小鼠中,血浆高水平的Ang-2可增加小鼠肺泡间隙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浸润,加剧肺部炎症。
2. Ang-2与毛细血管渗漏:血管内皮损伤和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是ARDS早期阶段的重要病理改变。Ang-2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降低血管稳定性,增强毛细血管渗漏,在ARD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Parikh等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Ang-2的水平,发现合并低氧血症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血清Ang-2明显升高;使用患者血清刺激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也出现相应变化,其中经低浓度(8.9 μg/L)Ang-2的血清刺激后,观察到紧凑的融合细胞层以及肌动蛋白细丝,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未见明显损伤;经高浓度(89 μg/L)Ang-2的血清刺激后,肌动蛋白纤维变粗,细胞间隙增宽,可见明显的细胞损伤。使用同一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Ang-2 = 78 μg/L)及入院第16天血清(Ang-2 = 6.3 μg/L)刺激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进一步在小鼠体内注射Ang-2(10 μg,20 μg),观察3、16、48 h的变化,结果显示小鼠肺毛细血管渗漏增加,肺泡间隔明显增宽,肺充血及肺水肿明显;随着Ang-2作用时间延长,ALI呈进行性加重。表明Ang-2可能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导致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减退,诱发或加重肺毛细血管渗漏。
Stiehl等研究发现,在盲肠结扎穿孔的小鼠中,经靶向肺部的Ang-2 小干扰RNA(siRNA)作用48 h后,小鼠肺脏IL-6转录减少,黏附分子表达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毛细血管渗漏明显改善;同时发现小鼠肾功能明显改善,而肾脏Ang-2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提示肺部释放的Ang-2可能增强ARDS实验动物的远端器官损伤。近期研究发现Ang-2可能通过p38 MAPK和ERK1/2信号通路参与脂多糖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中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改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ERK1/2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死亡等都可增加肺毛细血管渗漏,加剧肺损伤。
然而Daly等关于Ang-2在毛细血管渗漏中的研究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该团队发现自分泌Ang-2可激活Tie-2/Akt信号传导,抑制FOXO1靶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FOXO1介导的转录激活和细胞凋亡;进一步在小鼠体内注射编码Ang-2的腺病毒,3 d后检测小鼠血管的渗透性,结果发现过表达Ang-2后,小鼠耳部血管伊文思蓝染液的外渗减少,表明Ang-2可抑制小鼠体内血管渗漏。Schlosser等在小鼠体内过表达Ang-2,并气管内滴入脂多糖,48 h后检测显示小鼠肺部炎症加剧,肺毛细血管渗漏却没有明显加重。此前,David等使用合成的Tie激动剂刺激小鼠,发现合成的Tie2激动剂可预防内毒素引起的小鼠肺毛细血管渗漏,但不能调节炎症标志物,提示炎症与毛细血管渗漏可以独立调节,其中可能涉及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
鉴于Ang-2的活性可能随内皮的激活状态而有所波动,Ang-2在不同组织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可能存在差异,且上述实验研究的设置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不同药物浓度、同一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的毛细血管渗漏,以更好地从器官和细胞水平阐明Ang-2在ARDS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二)Ang-2的临床研究
1. Ang-2与ARDS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van der Heijden等分析了112例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浆Ang-2水平,并分别测量肺通透性、氧合指数等,结果发现与非ALI/ARDS患者相比,ALI/ARDS患者的血浆Ang-2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肺损伤评分、肺渗透指数、氧合指数等成正比,也与机械通气时间相关。Reilly等对703例脓毒症患者进行了基因分型,测定ICU入院时的血浆Ang-2水平,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以确定与血浆Ang-2相关的Angpt-2基因变异。分析表明:5个Angpt-2基因变异体皆与Ang-2相关,血浆Ang-2水平与ARDS密切相关;且Angpt-2基因变异与血浆Ang-2水平的相关性越强,患者发展为ARDS的风险越高,Ang-2可能是ARDS发生、发展的原因。
2. Ang-2可独立预测ARDS患者预后:Calfee等对ARDS Network的水分与导管治疗实验(FACTT)中的931例患者的血浆Ang-2水平进行测定,发现在这项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大型多中心队列研究中,随着时间推移,Ang-2血浆水平升高,且可独立预测不良预后。亚组分析发现:感染相关ALI/ARDS患者的Ang-2基线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相关ALI/ARDS患者;在入院第3天血浆Ang-2水平高于基线水平的患者中,感染相关ALI/ARDS患者升高的血浆Ang-2水平与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相关,而非感染相关ALI/ARDS患者血浆Ang-2水平与患者的死亡风险没有明显相关性。进一步分析第3天的血浆Ang-2水平发现:无论是感染相关还是非感染相关ALI/ARDS患者,第3天血浆Ang-2水平皆与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提示与非感染相关ALI/ARDS患者相比,感染相关ALI/ARDS患者的血液循环中可能存在更多Ang-2,且可能是持续性系统性炎症反应的结果。Bime等观察了252例ARDS患者,检测患者入院第1天血浆Ang-2水平,发现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浆Ang-2水平升高;对第7天仍幸存的患者(197例)再次收集血液样本,检测发现血浆Ang-2水平仍升高,但低于入院第1天的血浆Ang-2水平。提示Ang-2可作为ARDS的生物标志物,其血浆水平与ARDS患者的预后相关。由于该研究仅对存活至第7天的患者进行采样分析,无法获得入院第7天之前死亡的患者(55例)的血液样本,使研究结果的价值受限。Tsangaris等研究了53例ARDS患者,主要观察患者28天结局。发现ARDS患者肺上皮衬液(ELF)的Ang-2水平显著升高,且非幸存者(28例)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幸存者(25例);ROC曲线分析显示肺损伤评分>2.25,ELF Ang-2水平>705 ng/L是ARDS患者28 d病死率的最佳预测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LF Ang-2水平>705 ng/L是与患者28 d病死率相关的独立变量。近期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10项临床研究,共计3 723例患者,发现Ang-2基线水平较高的ARDS患者的未来死亡风险较高。上述研究皆提示高水平的血浆Ang-2是预测ARDS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三、小结与展望
ARDS是常见呼吸危重症,Ang-2通过调节肺部炎症反应和毛细血管渗漏参与ARDS的发生、发展,ARDS患者血浆、肺泡灌洗液及肺泡上皮衬液的Ang-2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肺损伤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ARDS患者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随着研究的深入,新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Ang-2对ARDS患者的远端受损器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ARDS,Ang-2的作用是否一致。对Ang-2作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ARDS的发病机制,提高ARDS的治疗水平。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徐帆 朱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