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儿童皮疹的常见形态及发生机制

2023-04-20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皮疹即皮肤损害,是指可以用视诊或触诊检查出的皮肤黏膜病变。皮疹是儿科常见的体征,也是儿科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线索。不同的皮疹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疾病,相同的皮疹也可见于不同的疾病,同一疾病又可有不同形态的皮疹,所以看似简单的皮疹并不简单。


一、皮疹的形成


皮疹是皮肤遭受损害形成的皮肤是人体与外界接触的最大免疫器官,是人体防御外部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它含有所有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的必需成分,包括朗格汉斯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位于表皮真皮内部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它们起到吞噬抗原处理抗原提呈及与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朗格汉斯细胞也能释放白细胞介素1、辅助趋化因子和活化淋巴细胞皮疹发生的原因有内因,如遗传免疫缺陷内分泌或代谢紊乱血液及循环系统障碍神经或精神损伤等;有外因,如物理性因素(摩擦日晒温度等),化学性因素(药物化学原料生活制品等),生物性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直接或与内因共同作用而致病

这些内因和外因可对皮肤造成各种各样的损害,诱导皮肤和全身继发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以局限和消灭损伤因子,吸收和清除坏死细胞,并修复损伤,这就是机体防御性炎症反应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一方面,损伤因子可直接或间接损伤机体的细胞和组织,引发皮疹;另一方面,机体需要通过炎症来稀释包围和杀伤损伤因子,同时机体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伤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变质出和增生是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也是大部分皮疹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二、皮疹的颜色


皮疹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红色、棕色、黄色、白色和蓝色等。皮肤颜色的主要决定因素有黑素、血红蛋白、类胡萝卜素、真皮血管及真皮中纤维束等,此外还受皮肤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相对比例、血管数量、血管丛分布、血液循环速度等影响。黑素是皮肤中的主要色素,在表皮内可表现为深浅不同的棕色、蓝黑和黑色。


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皮肤较厚的部位如手掌、足跖,它使皮肤呈黄色。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外源性脂类,包括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叶黄素等,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较高,大量摄入含有β胡萝卜素食物会在表皮中过多积聚,从而使皮肤颜色显著变黄,在角质层较厚的手掌、足跖更明显。

三、皮疹的形态

皮肤损害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原发性损害是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包括斑疹、丘疹、结节、风团、水疱、脓疱、肿块、囊肿、斑块、斑片;继发性损害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也可由治疗或机械性损害引起,包括鳞屑、抓痕、浸渍、糜烂、皲裂、苔藓化、硬化、痂、溃疡、萎缩、瘢痕、皮肤异色。

在发疹性疾病中主要涉及的皮损为斑疹和丘疹。斑疹为皮肤局限性的色素改变,不隆起,也不凹陷,一般小于2cm,超过2cm称为斑片。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边界清、直径小于0.5cm的隆起性损害。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稍隆起者称为斑丘疹。

四、皮疹的发生机制


红色皮疹在儿童中常见,可分为充血性皮疹和出血性皮疹,按压退色者为充血性皮疹,反之则为出血性皮疹。充血性皮疹由局部皮肤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是儿童发疹性疾病中常见的皮疹类型,可见于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结缔组织病、药疹等。出血性皮疹是红细胞位于血管之外,其发生机制主要有3个方面。


(一)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质量变化

该类出血性皮疹表现为皮内出现点状出血,大小相仿,分布全身,在皮肤受摩擦、挤压部位较多,常合并黏膜出血,常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毛细血管壁渗透性增加

毛细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导致红细胞及血浆由毛细血管壁渗出,发生出血性皮疹,常见疾病如下:

1.坏血病 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可在皮肤、黏膜、骨膜下、关节腔及肌肉内出血。

2.过敏性紫癜 由于机体对一些物质产生超敏反应引起小血管炎而出血,其特征性表现为下肢对称性分布出血性皮疹(略高出皮肤表面)。


(三)血浆内各种凝血或抗凝因子异常

凝血过程复杂,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不足,或抗凝因子异常均可引起凝血障碍,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常见疾病如下:

1.血友病 由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根据缺乏因子的不同,分别命名为血友病A、血友病B

2.重症感染 各种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出血性皮疹形态不一,大小不等,极易融合或突出表皮,可分布全身而四肢往往较多,多伴有严重感染中毒的症状。


来源:文章摘选自《儿科疾病诊疗思维》

微信图片_20230420101855.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