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如何正确科学抱娃?

2021-04-11作者:壹声资讯
其他其他资讯非原创

怎样抱孩子也是一门学问。正确抱姿应该是头高、侧卧、脸朝里。这种抱姿不仅方便家人和其进行语言交流,同时还能防止宝宝吐奶。


1

手托法


妈妈用左手和上臂托着宝宝的头、颈部,右手和上臂托着他的小屁屁和腰。这种抱法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2

怀抱法

妈妈给宝宝喂奶时:如吸左侧乳头,可以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小屁屁和腰。如吸右侧乳头则恰好相反。


3

平抱法和斜抱法

平抱时让宝宝平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斜抱时让宝宝斜躺在妈妈的怀里。无论是平抱还是斜抱,妈妈的一只前臂都要托住宝宝的头和颈部,另外一只手臂则要托住宝宝的小屁屁和腰。需要爸爸妈妈们注意的是:斜抱比较适合易吐奶的宝宝,可以减少吐奶现象 。


4

靠肩法

宝宝吃完奶后,妈妈将宝宝抱起时,先用右手和腕部将宝宝的头部和颈部轻托起后,再用左手和前臂托住宝宝的腰、小屁屁和腿,把宝宝竖起来并靠左肩,当宝宝头和颈部靠着妈妈肩膀。用右手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打嗝,排除胃内空气 。


5

温馨提示

时机


抱宝宝的时间不宜太长,每天抱新生儿的时间不要超过3个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等宝宝长到2个月时,每天可以抱6个小时。


抱宝宝也是一种交流。别以为宝宝睡着了,就可以随便放到床上,因为一点点风吹草动,宝宝都会察觉。将睡着的宝宝放床上时,不能随手一放,而是要弯下腰去,从下身开始放,再一点点到头部。


态度


有些年轻妈妈忙于工作,没什么耐心跟孩子交流,有的手里抱着孩子,心却在别的地方,甚至一手还在玩弄着手机。


对此专家提醒,对宝宝来说,家人的爱是从拥抱开始的。如果父母在抱宝宝时,不用眼神跟宝宝交流,宝宝是感受不到爱的。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对家人的关心是非常敏感的。


其他安全问题


抱宝宝时,最好不要佩戴手链、手表、胸针等装饰品,避免划伤宝宝。同时,抱起宝宝后大人应多走动,并边走边轻轻摇晃,能让宝宝更舒服,但千万不要摇晃得太猛、太快,以免发生意外。


6

常见错误抱姿解析

有些家长们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肩头,或者双手夹在宝宝的腋下,或者干脆为了方便,单手固定宝宝的小屁股,任由宝宝扭动上身。这些抱姿,会让宝宝感觉到很不舒服,也不安全。宝宝稍微大点的时候,可以支撑让其短暂站立,但时间也不宜太久。


另外,相比妈妈,很多年轻的爸爸抱孩子更为“粗鲁”,甚至当宝宝会呵呵笑之后,爸爸会尝试用比较刺激的行为来逗乐孩子,比如高高举起、抛来抛去。这些动作其实对宝宝健康很不利。


因为,对小宝宝来说,这样不仅容易造成意外,而且宝宝突然的体位变换也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4个月前的宝宝,头颈还很软,头大、头重、骨骼的胶质多、肌肉不发达、力量比较弱。


采用这种姿势有可能会让宝宝颈部受伤;同时,有可能造成宝宝手臂内旋后伸的异常姿势,俗称“飞机手”。如果不及时纠正,会直接影响宝宝将来手的功能和正常姿势,严重的需要接受长期康复治疗。


此外,单手抱宝宝,需要足够的臂力,否则容易将宝宝摔落。7个月前的宝宝,特别是4个月左右的宝宝,腰背部力量不是很好,头颈部容易后仰,也会对脊柱的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来源:人卫儿科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