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皮博睿 吕芳芳
一、病例基本信息
患者,女,62岁,安徽人。因“腹胀5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6年6月2日入院。
患者5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纳差,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便秘,无鲜血便、黑便,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当地医院予以“中药”治疗后无明显好转。1个月前腹胀、纳差较前明显加重,自觉腹围增大,至当地医院就诊,当地查肝功能:ALT 64 U/L,AST 92 U/L,AKP 509 U/L,GGT 1450 U/L;MRI平扫:肝脏后叶囊肿,胆囊炎,腹腔积液。予以异甘草酸镁、熊去氧胆酸护肝,螺内酯利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安抗感染治疗。患者自觉腹围较前增大,尿量减少,双下肢出现水肿,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拟“肝功能异常”收住入院。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可,胃纳差,睡眠差,大便无特殊,小便量减少,体重无明显减轻。
右眼视网膜脱落术后15年;子宫肌瘤术后10年;高血压6年余,最高血压180/130 mmHg,曾服降压药(具体不详),近半年来未服药,自诉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饮酒史,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
呼吸20次/分钟,体温35.2℃,脉搏76次/分,血压127/95 mmHg。神清,精神软,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及明显压痛反跳痛,下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愈合可,剑突下可及肝3指,质地偏硬,无触痛,脾脏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4次/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WBC 2.8×109/L,Hb 152 g/L,PLT 103×109/L,ALT 21 U/L, AST 43 U/L,ALP 261 U/L,GGT 791 U/L,白蛋白 26.8 g/L,球蛋白19.7 g/L,PT 12 s。
二、临床讨论
第一次临床讨论: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该患者入院诊断?进一步检查?
患者老年女性,慢性起病,主诉腹胀,初步实验室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腹水,肝功能以胆酶升高为主,外院MRI平扫未提示肝硬化。起病初期曾服用“中药”治疗腹胀,否认肝炎病史,否认饮酒史。
肝功能异常伴腹水原因待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药物性肝损伤?需要进一步查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免疫球蛋白评估有无PBC可能,抽取腹水评估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和腹水性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评估胆道情况、腹部CT增强评估肝脏血管情况。
入院后给予异甘草酸镁、熊去氧胆酸护肝利胆,补充白蛋白,呋塞米、螺内酯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腹胀无缓解。
肝炎病毒:乙肝三系HBsAb(+),HBcAb(+),其余阴性;丙肝抗体阴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ANA全套、ANCA系列、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均为阴性,免疫球蛋白(IgA)正常(105 mg/dl),IgG和IgM轻度下降,分别为405 mg/dl、31.5 mg/dl,C3和C4正常。IgG4正常(0.09 g/L)。
MRCP未见明显异常(图4-4)。
腹部CT增强:腹水、肝小囊肿;子宫全切术后(图4-5)。
胃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S1期;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图4-6)。
腹水:淡黄色,白细胞56个/μl,总蛋白8 g/L,ADA 1.4 U/L,SAAG 25.4 g/L。
心电图: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电轴左偏,前侧壁r波振幅递增不良。
心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对称性增厚。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升高(11493 ng/L)。
尿隐血(1+),尿蛋白(2+),24小时尿蛋白定量4785.6 mg/24 h,血肌酐79 μmol/L。
第二次临床讨论:根据以上结果,该患者肝功能异常伴腹水的原因考虑?
经过上述检查发现该病例有几个特点:①门静脉高压症和肝硬化诊断依据不足,不能用肝硬化解释腹水成因;②存在多个系统损伤:肝脏表现为胆酶升高;肾脏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心脏表现为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心律失常、NT-proBNP升高;血液系统表现为白细胞减低。因此,诊断不能局限在原发肝脏疾病上,需要考虑可累积多个脏器的系统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ANCA阴性系统性血管炎。
根据以上分析,进一步完善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肾脏活检、骨髓常规+活检等各项检查。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患者于6月19日反复发作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出院后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发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和Kappa轻链;肾脏病理:肾脏淀粉样变性;骨髓病理:骨髓组织增生低下伴可疑Kappa轻链限制。
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肾脏、肝脏、心脏)。
三、诊疗体会
AL型淀粉样变性是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蛋白,并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组织结构破坏、器官功能障碍并进行性进展的疾病,主要与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有关,少部分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有关。
我国《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当临床出现以下表现时需要考虑AL型淀粉样变性可能:①中老年患者;②出现大量蛋白尿或有肾病综合征表现,蛋白尿以白蛋白尿为特点;③多不伴血尿;④易出现低血压尤其是直立性低血压,或既往高血压而近期血压正常或偏低;⑤严重肾功能衰竭时仍存在肾病综合征;⑥肾体积增大,即使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体积也无明显缩小;⑦左心室肥厚,不伴高血压或左心室高电压;⑧不明原因NT-proBNP升高。
本例患者符合以上多个表现:老年患者、肾病综合征、既往高血压近期血压正常、左室肥厚、BNP升高,临床高度怀疑淀粉样变性,最终也通过肾脏活检和血尿免疫固定电泳明确诊断。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心脏受累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大于其他任何器官,目前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TnT和NT-proBNP,以判断预后。该患者NT-proBNP明显升高,提示心脏受累严重,预后不佳,最终因反复发作恶性心律失常自动出院。如果在前次住院期间,能够更早发现患者存在肝脏以外的多个系统受累表现,更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或许能够改善患者结局。
本文版权归中国医学论坛报所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