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为严重的类型,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包括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肝肾功能损伤、呼吸衰竭、休克等,甚至猝死,早期病死率极高。
症状
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为首发症状,可持续3~5天或更长。
心肌受损:前驱症状后的数日或1~3周,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极度乏力等症状。
血流动力学障碍: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焦虑不安、大汗、少尿或无尿等。
其他器官如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体征
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异常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暴发性心肌炎最为显著的表现,也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指征。
心脏相关体征:心界通常不大,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第3心音奔马律;肺部啰音;少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与心肌炎相关的非特异性检验结果包括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清转氨酶、脑利钠肽和肌酸激酶的升高。
血清利钠肽水平是反应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BNP和 NT-pro-BNP检测对急性呼吸困难和可能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鉴别诊断价值。
新型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如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的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价值。GDF15是猝死的早期预警标志物,在猝死患者中明显升高。
应激性心肌病患者GDF15显著高于常人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持续时间长,可以用作两者的鉴别。
心电图
心肌炎的心电图特异性较低,可能包括任何一种特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缓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ST-T 段异常。
ST段异常
心肌炎常见的心电图变化包括ST段或 T波异常(67%)、轴偏斜(40%)、心室肥大(30%)、心脏传导阻滞(23%)、梗死模式(13%)和心室电压下降(7%)。
建议及时复查心电图,动态观察并比较差异。ST 段的持续改变、RonT、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提示不良预后。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评价急性心肌炎最常用的无创技术。
暴发性心肌炎的特征是严重收缩功能障碍,室壁厚度增加,反应性心肌水肿;而急性非暴发性心肌炎,左心室扩张,室壁厚度正常。
在暴发性心肌炎中,右心室功能不全更为常见,预示着预后较差。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容积接近正常值,室间隔厚度的增加继发于急性心肌水肿,而急性心肌炎患者的舒张末容积增加。
与急性心肌炎患者相比,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在6个月时心室功能明显改善。此外,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
新的无创组织成像技术心脏磁共振成像能够检测心肌的水肿和纤维化,已成为诊断心肌炎的关键技术,在后期的随访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与心内膜活检相比,MRI的主要优点在于对整个心脏的评估,可以提供组织学特征。但是,CMR不能明确心肌炎的病因也不能用于危险分层。
心内膜活检
心内膜活检是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但是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
在一系列疑似心肌炎的患者中, 只有38%的患者使用达拉斯组织病理学标准获得了阳性活检结果。心内膜活检可提供有关病毒基因组、纤维化、细胞死 亡、炎症浸润类型和铁、蛋白质或脂类沉积等相关信息。
心肌炎镜下表现为心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伴心肌细胞坏死和(或)心肌细胞变性,可用取得的心肌样本行基因探针原位杂交及原位 RT-PCR,以明确病因。但是由于活检操作的侵入性,其在临床的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诊断要点
感染前驱期:1-3天。乏力、不思饮食、发热
• 继而胸闷、气急或憋气、心慌,胸痛
• 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表现、非特异性ST-T改变
• 体检:心音低、心率快,通常有奔马律
• 泵衰竭和循环衰竭
• ARDS和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
• 超声:严重低动力表现
• 特点:发展极其迅速
鉴别诊断
1.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2. 病毒性肺炎
3. 脓毒血症性心肌炎
4. 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综合征)
5. 普通急性心肌炎
6. 非病毒性暴发性心肌炎
来源:好医术心学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