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临床上机械通气小白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病人甲分钟通气量是11升/分,病人乙是9升/分,病人丙是5.5升/分?那么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分钟通气量?
分钟通气量是指静息状态下健康人每分钟吸入或者呼出的气量,是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单位升/分,LPM。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分钟通气量的大小与潮气量、预设的驱动压力、吸气时间,呼吸系统的阻力、顺应性等有关。若分钟通气量不当,会导致机体缺氧、二氧化碳的排除障碍、酸碱平衡失调等,如何确定分钟通气量是否合适可以通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判定。
对于正常顺应性和阻力的肺来讲,机械通气时呼吸频率每分钟14~20 次,潮气量约6~10 ml/kg,即分钟通气量为60~160 ml/kg理想公斤体重,即可。
如果出现分钟通气量过大或过小,具体临床上我们应该怎么来调节分钟通气量呢?主要是通过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压来达到目标分钟通气量,此外还要考虑下面介绍的几个和分钟通气量有关系的概念。
呼吸回路顺应性引起的容量损失?我们使用的呼吸回路经常是硅胶材质或者塑料材质的,在管路内压力改变的情况下,都存在弹性形变,因此呼吸机显示的分钟通气量和病人实际吸入的分钟量有所误差的。
我们通过举例让大家了解一下,如果吸气峰压(PIP)为25 cmH2O,潮气量为600ml,而管路顺应性(CT)为3 ml/cmH2O,则容量损失为:PIP乘以CT即25×3=75ml,实际输送给患者肺部的容量需扣除75ml,600-75=525ml,目前市场上的呼吸机可通过使用前的自检自动补偿管路的损失容量,不需要再计算管路顺应性。
流量传感器是否正常?当流量传感器出现异常时,连接模拟肺可发现呼出潮气量大于吸入潮气量,从而导致监测的呼出分钟通气量高于正常值。此时应联系工程师排除故障,避免对患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分钟通气量包括分钟肺泡通气量和分钟死腔通气量,其中真正起气体交换作用的是分钟肺泡通气量,在VC模式下计算VA的方法为一分钟内呼吸频率乘以实际的潮气量:VA=(VT-死腔量)乘以呼吸频率f,在SIMV模式下需分别计算在指令性和自主呼吸下的呼吸频率及容量,然后相加后确定分钟肺泡通气量。
机械通气时必须时刻监测并关注气道压,以保证通气安全。气道压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吸气峰压、平台压和平均气道压。
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压力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例如肺的顺应性、气道管径、气道阻力、潮气量和气流模式等,其中除外患者肺的顺应性、气道管径等既定因素外,影响气道压力较大的就是潮气量了,它决定了每次气道压的峰值,而分钟通气量则决定了影响时间的长短和危害程度,如果设置不当将引起气压伤,这是机械通气中较常见的通气相关气压伤。
气道压力增大时,平台压和气道平均压也会显著增加,导致肺泡过度扩张、引起肺水肿,甚至更严重的肺损伤。适时调节通气参数,保证充足的分钟通气量,使用较低的气道压力,以免气道压力过大引起压力性肺损伤。
来源知呼小报 上海十院RT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