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Gut杂志发表的一项荷兰研究显示,酒、糖、加工食品和肉都会增加促进全身炎症的肠道菌群,而吃素以及吃鱼则相反,会增消除炎症菌群,缓解全身炎症。
这项研究共对1425例参与者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331例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2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及871例无肠道疾病者。研究者对粪便样本和对应的饮食频率问卷进行了分析。
研究者指出,这种促炎和消炎肠道菌群种类数量的生态系统平衡问题会影响全身免疫力,而且与多种疾病相关,比如糖尿病、关节炎、心血管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饮食与不同特定菌群间存在的38种联系,还发现61种食物和营养素与61种特定菌群以及249个代谢过程有关。
研究显示,加工食物和肉类始终与较高的“机会”菌群种类相关,包括厚壁菌门和瘤胃菌,这些均具有促炎活性。
而吃坚果、油性鱼类、蔬果和全谷物等则与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的增加有关。而短链脂肪酸有助于控制炎症、保护肠道内细胞完整性。
研究还发现,红酒与几种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细菌丰度有关,但饮酒过多则不然。
此外,酸奶、奶酪之类的发酵奶制品与消炎细菌密切相关,豆类、面包、鱼和坚果等与较低水平的“机会”菌群及促炎性相关。
快餐、肉类、炸薯条、蛋黄酱及含糖饮料则与一系列“坏”的梭状芽孢杆菌、副杆菌和毛螺菌科细菌有关。
在缺乏纤维的情况下,这些细菌会转移到肠道的黏液层,进而导致肠道完整性受到破坏。
研究者指出,这项观察性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也不能弄明白肠道细菌对饮食结构的反应有多长时间,但是还是提示肠道菌群对饮食的反应可能有助于预防某些疾病。文章首发于中国循环杂志。
https://gut.bmj.com/content/early/2021/03/08/gutjnl-2020-322670.long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