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肝脏是消化系统等恶性肿瘤的好发转移部位。随着放疗新技术,例如调强放疗(IMRT)、影像引导放疗(IGRT)等的应用,肝脏转移瘤的放疗尤其是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了充分保证,从而使SBRT逐渐成为肝转移瘤治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将就非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SBRT治疗进展进行展开。
1 乳腺癌来源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25%~40%的乳腺癌会出现转移,其中约50%患者会出现肝转移。其中,孤立性肝转移发生率占2%~12%。
2008年、2012年,Milano等分别报道了2项前瞻性研究中的121例不同组织来源的转移瘤SBRT治疗经验,其中32%的患者为乳腺癌来源,给予72%的病灶50 Gy/10次,6年的LCR高达87%。
2016年,Scorsetti等汇报了乳腺癌伴有1~3个肝、肺转移病灶患者的SBRT治疗疗效,处方剂量的分割模式有48 Gy/4次、56~75 Gy/3次,1、2、3年LCR分别为98%、90%、90%。中位OS期48个月,1、2年OS率分别为93%、66%。
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来源
2016年,Gomez等汇报了一项NSCLC寡转移SBRT治疗的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入选标准为转移灶≤3枚,一线全身治疗后未进展者,按1:1随机分配至维持化疗/观察组、局部巩固治疗组(SBRT或手术)。研究共入组49例患者,25例分配至局部巩固治疗组,其中2例有肝转移接受SBRT治疗。结果显示,局部巩固治疗组、维持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11.9个月对3.9个月。
相似的,2017年Iyengar汇报了一项NSCLC寡转移SBRT治疗的单中心II期临床研究,入组29例NSCLC,转移灶≤5枚,一线化疗有效,给予维持治疗或维持治疗+转移灶SBRT治疗。共入组29例患者,14例入组SBRT组(采用33 Gy/3次),其中2例伴有肝转移。结果显示,SBRT组PFS为9.7个月,而维持化疗组的PFS仅有3.5个月。上述研究显示,尽管在NSCLC中,肝转移往往不是首发转移部位,但是当肝脏作为寡转移累及部位时,肝转移灶SBRT治疗对局部控制及PFS均有明显获益。
3 肝转移瘤SBRT敏感性分析
2016年,Ahmed等利用10个基因检测形成放射敏感性指数(RSI)研究发现,以下来源的肝转移瘤SBRT敏感性依次递增:胃肠间质瘤、黑色素瘤、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结直肠腺癌、乳腺癌、肺腺癌、胰腺癌、肛管鳞癌、小肠神经内分泌瘤。
尽管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放疗敏感性并非前列,但其肝转移SBRT应用最为广泛,说明结直肠癌易出现早期肝转移,因此作为寡转移的常见部位,SBRT治疗应用广泛。同时也说明,当肝脏作为寡转移累及的部位时,积极的局部治疗可能会使患者获益,特别是放疗敏感性更靠前的患者,如乳腺癌、肺腺癌、胰腺癌、肛管鳞癌、小肠神经内分泌癌。
该研究提示,不同原发灶及组织类型来源的肝转移可能影响SBRT处方剂量大小的选择。目前非结直肠来源的肝转移SBRT研究资料较少,笔者建议,对预后较好的非结直肠来源的肝脏转移瘤应积极开展SBRT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 | 王洪智 李丽娟 盛雪晴 朱向高 王维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赵立(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