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肝转移瘤SBRT应用进展——非结直肠癌肝转移

2020-03-26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SBRT肝转移瘤

肝脏是消化系统等恶性肿瘤的好发转移部位。随着放疗新技术,例如调强放疗(IMRT)、影像引导放疗(IGRT)等的应用,肝脏转移瘤的放疗尤其是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了充分保证,从而使SBRT逐渐成为肝转移瘤治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将就非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SBRT治疗进展进行展开。

1 乳腺癌来源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25%~40%的乳腺癌会出现转移,其中约50%患者会出现肝转移。其中,孤立性肝转移发生率占2%~12%。

2008年、2012年,Milano等分别报道了2项前瞻性研究中的121例不同组织来源的转移瘤SBRT治疗经验,其中32%的患者为乳腺癌来源,给予72%的病灶50 Gy/10次,6年的LCR高达87%。

2016年,Scorsetti等汇报了乳腺癌伴有1~3个肝、肺转移病灶患者的SBRT治疗疗效,处方剂量的分割模式有48 Gy/4次、56~75 Gy/3次,1、2、3年LCR分别为98%、90%、90%。中位OS期48个月,1、2年OS率分别为93%、66%。

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来源

2016年,Gomez等汇报了一项NSCLC寡转移SBRT治疗的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入选标准为转移灶≤3枚,一线全身治疗后未进展者,按1:1随机分配至维持化疗/观察组、局部巩固治疗组(SBRT或手术)。研究共入组49例患者,25例分配至局部巩固治疗组,其中2例有肝转移接受SBRT治疗。结果显示,局部巩固治疗组、维持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11.9个月对3.9个月。

相似的,2017年Iyengar汇报了一项NSCLC寡转移SBRT治疗的单中心II期临床研究,入组29例NSCLC,转移灶≤5枚,一线化疗有效,给予维持治疗或维持治疗+转移灶SBRT治疗。共入组29例患者,14例入组SBRT组(采用33 Gy/3次),其中2例伴有肝转移。结果显示,SBRT组PFS为9.7个月,而维持化疗组的PFS仅有3.5个月。上述研究显示,尽管在NSCLC中,肝转移往往不是首发转移部位,但是当肝脏作为寡转移累及部位时,肝转移灶SBRT治疗对局部控制及PFS均有明显获益。

3 肝转移瘤SBRT敏感性分析

2016年,Ahmed等利用10个基因检测形成放射敏感性指数(RSI)研究发现,以下来源的肝转移瘤SBRT敏感性依次递增:胃肠间质瘤、黑色素瘤、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结直肠腺癌、乳腺癌、肺腺癌、胰腺癌、肛管鳞癌、小肠神经内分泌瘤。

尽管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放疗敏感性并非前列,但其肝转移SBRT应用最为广泛,说明结直肠癌易出现早期肝转移,因此作为寡转移的常见部位,SBRT治疗应用广泛。同时也说明,当肝脏作为寡转移累及的部位时,积极的局部治疗可能会使患者获益,特别是放疗敏感性更靠前的患者,如乳腺癌、肺腺癌、胰腺癌、肛管鳞癌、小肠神经内分泌癌。

该研究提示,不同原发灶及组织类型来源的肝转移可能影响SBRT处方剂量大小的选择。目前非结直肠来源的肝转移SBRT研究资料较少,笔者建议,对预后较好的非结直肠来源的肝脏转移瘤应积极开展SBRT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 | 王洪智 李丽娟 盛雪晴 朱向高 王维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赵立(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