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有哪些检查方法可以进行胃肠道肿瘤的筛查呢?
01
粪便检测
粪便检测的方法主要是用于结肠癌的筛查。
粪便检测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粪便隐血试验。建议每年或每 2 年进行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如果出现阳性结果则需进行结肠镜检查确认是否是结直肠癌。
另一类是DNA检测,对于结肠癌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是敏感性稍差,尤其是想通过粪便检测发现一些很早期的结肠癌或者癌前病变,可能就有点难了。
临床上一般这两项一起做,阳性率比较高。
02
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的血液检测项目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等。
一般推荐的标志物组合:
消化道肿瘤六项:AFP、CEA、CA199、CA242、CA724、CA50
但在肿瘤的早期筛查方面,肿瘤标志物的价值是很有限的。没有100%敏感的标志物,高了未必就是癌症,不高也不见得没有癌。
遇到化验肿瘤标志物升高可按以下原则处理:
单项标志物轻度升高者,如果影像没发现肿瘤,复查后数值一直维持在正常值上限的临界水平,则不考虑恶性肿瘤。
03
胃功能检测
检测血中胃蛋白酶原PGI和PGII、胃泌素G17等指标。这些指标并不直接反映有没有胃癌,而是反映胃的分泌功能是否正常,进而推测发生胃癌风险的高低。
04
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肠型胃癌的主要元凶,大约3%~5%的感染者最终会罹患胃癌。
发现并根除之,则可以大幅降低胃癌风险;
常用检查是碳13/14呼气试验。
05
金标准——胃肠镜检查
目前一致认为,胃肠镜检查是发现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金标准。
通过胃肠镜可以直接看到胃肠道黏膜的形态,一旦发现有病变部位还可以夹取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以达到确诊的目的,是发现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以及癌前病变更直接、更有效的检查手段。
胃肠镜检查可帮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简单来说它能拯救生命。
建议如果年龄大于40岁,即使没有上述症状,需要接受一次(胃)肠镜检查。
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至少需要提前10年进行筛查。
此外,以下几点请记牢
① 应在40岁开始进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筛查,76~85岁之间需要个体化筛查,85岁以上不建议进行筛查。
② 筛查手段包括每年行1次大便潜血试验、每2~3年行1次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每年一次)。
③ 不同的筛查存在不同的危害,总体上筛查相关并发症主要是结肠镜检查、息肉切除术所致,但其风险很低。
哪些人需要筛查?
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特点和经济现状来看,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的群体,有以下一项危险因素,都属于高危人群,都应该及早进行胃镜或者肠镜等相关的检查,主要有:
1、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道息肉、恶性贫血等癌前疾病,有胃黏膜中度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
2、有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家族史,包括父母或兄弟姐妹等。
3、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黑便、血便、烧心、纳差等症状。
4、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也是致癌因素。
5、高盐饮食,平均盐的摄入量每天应大于20克。
6、喜欢吃烟熏、煎烤、腌制的食物。
7、抽烟,平均每年大于200支。
8、重度饮酒,平均每天酒精量大于50克。
文章首发自老杜说健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