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吕伟明 李杰
一般来说,乳腺癌术后出现的上肢肿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术后立即出现的上肢肿胀,这种可能与患者术后营养缺乏或蛋白质低下有关,往往很快可以消退;另一种是术后1~2年即可发生,有的甚至长达10年才发生,症状长期存在,这种情况往往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密切相关。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乳腺癌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同文献记录的发生率差异较大,约为2%~65%。
其特征是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积聚在患侧上肢中,造成肢体肿胀、纤维化,影响外观,引起患者上肢不适感、疼痛麻木、活动障碍等,晚期甚至出现丹毒及淋巴管炎,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主要是部分乳腺癌患者行乳房手术的基础上,患侧腋窝淋巴结需要部分或全部被切除,使淋巴管堵塞,淋巴回流系统受阻,由于患者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促使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隙的液体量持续增加;同时,由于手术中头静脉属支的结扎使血液回流障碍,使过多的组织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上肢淋巴水肿。
术后放疗可能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和淋巴管内细胞损伤,以及伤口感染等,均可引起细菌感染,从而导致丹毒、淋巴管炎等。
上肢淋巴水肿根据患者的症状轻重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水肿:患侧与健侧差小于3 cm,大多局限在某一位置,水肿现象具有间断性;
中度水肿:患者患侧与健侧臂差一般在3~5 cm,水肿现象具有持续性,水肿范围扩大至前臂;
重度水肿:患侧与健侧臂差大于5 cm,整个上肢均持续性水肿,患者会有明显的沉重以及肿胀感。
来源:中山一院甲乳外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