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问:请您简要介绍并解读2020 ASCO GI中REGONIVO研究公布的最新数据
袁瑛教授:REGONIVO研究继2019 ASCO年会中首次惊艳亮相后,于今年1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2020 ASCO GI中又新公布了更多生存数据和亚组分析结果。从2019 ASCO年会中公布的结果我们看到,REGONIVO研究共入组50例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胃肠癌患者,其中胃癌与结直肠癌各25例,后线治疗采用瑞戈非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获得了不错的ORR,总体达40%,胃癌组与结直肠癌组ORR分别为44%和36%。这无论对胃癌还是结直肠癌的后线治疗而言,都是可喜的结果,让临床医生看到了曙光,也充满了期望。
2020 ASCO GI中REGONIVO研究公布了PFS和OS数据,结直肠癌组中位PFS为7.9个月,中位OS未达到,1年OS率达68.0%。相信对熟悉结直肠癌疗效数据的同道而言,这样的结果无疑是非常令人兴奋和惊喜的。因为既往通过结直肠癌标准三线单药治疗所能获得的PFS一般也仅为3个月左右,中位OS约为6~9个月,ORR都不超过10%,多数患者仅为疾病稳定(SD)。与既往其他研究历史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可以说,REGONIVO研究结直肠癌组的PFS和OS数据,实现了结直肠癌后线治疗效果“质的飞跃”。
本次分析还探索了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水平等免疫治疗领域常用标志物与疗效的关系。结直肠癌组PD-L1的联合阳性分数(CPS)>1分(n=8)与≤1分(n=16)亚组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和6.0个月,尽管CPS>1分亚组有获益趋势,但样本量有限,两个亚组生存曲线分离并不显著,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TMB≤22.55(n=17)与>22.55(n=6)亚组中位PFS分别为12.5个月和7.9个月, 同样鉴于样本量限制,两个亚组生存曲线交错,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均无法作为疗效预测指标。
热潮背后,我们也需冷静思考:毕竟REGONIVO研究样本量有限,结直肠癌组仅25例,目前得到的仅为Ⅰb期结果。广泛的临床应用、真正的落地实践还需要更高级别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RCT)数据支持。目前REGONIVO Ⅲ期研究正在紧锣密鼓组织中,我们团队也被邀请作为分中心之一,参与该研究。期待REGONIVO Ⅲ期研究继续传来佳音。
袁瑛教授:抗血管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既往在其他多个瘤种都已积累了比较丰富且良好的疗效研究数据,包括原发性肝癌、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等。基于前期这些成功的探索,结合作用机制,抗血管靶向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应该是协同增效的,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达到改变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和肿瘤生长微环境。由此可以预见,瑞戈非尼这类抗血管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用于结直肠癌从机制层面是可行的,疗效验证尚需更多高级别临床研究的开展。
瑞戈非尼从研发到上市,是循着抗肿瘤药物的经典之路——以常规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后线治疗为突破点和起点。这一步瑞戈非尼是非常成功的,在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中实现了明确生存获益。那么在后线治疗收获了好的疗效,优秀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向前线治疗迈进。口服用药带来的治疗方便和良好依从性是瑞戈非尼的一个显著优势,而这也是前线治疗稳定后的维持治疗药物亟需的一个特性。由此,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和二线治疗稳定后的维持治疗是瑞戈非尼值得推进的方向之一。但需强调其使用剂量的个体化调整,良好的耐受才能确保患者依从性,从而保留患者从长期用药中获益的机会。此外,在灵活剂量调整、患者安全耐受的前提下,与化疗药物的联合、甚至与化疗+PD-1抑制剂的联合应用,也都是瑞戈非尼可以探索的思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