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症状,虽然咳嗽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性反射,可帮助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有害因子,但是严重、剧烈的咳嗽则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咳嗽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3周)、亚急性(3~8周)和慢性咳嗽(>8周),其中急性咳嗽患者在呼吸专科门诊中最常见。很多患者在发生咳嗽时会觉得是身体里有“炎症”,就在家自行服用抗菌药物,结果发现没有好转,反而耽误病情。
那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咳嗽到底对不对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1、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
2、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加重:哮喘、支扩。
3、非感染性:气胸、气管异物、急性左心衰、职业相关。
所以,到底该不该用抗生素,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急性咳嗽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感染性病因所致的急性咳嗽患者满足下列条件越多,越支持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的依据越充分。症状包括咳嗽伴发热、脓痰;体征包括肺实变的体征、湿啰音;影像检查为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CRP显著增高、PCT≥0.25 μg/L。
如已明确诊断,根据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抗菌策略。
应用抗生素无法缩短感冒病程或减轻症状,且可能伴随不良反应,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在治疗时,普通感冒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可根据症状选用减充血剂、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镇咳药、祛痰药或复方制剂;如对于咳嗽剧烈者必要时可联合使用镇咳药,如喷托维林、可待因、右美沙芬等的联合制剂;对于有痰且不易咳出者则使用祛痰药,如溴己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
一般不必常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有明确细菌感染征象,如咳脓性痰或血象升高者,可考虑给予 β-内酰胺类、呼吸喹诺酮类等口服抗生素治疗。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警惕肠道菌群(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等)感染,视情况可以予以三代头孢菌素。
一旦确诊应尽早(起病后 1 ~ 2 周卡他期内)开始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虽然治疗不能改变疾病进程,但能够降低疾病的传染性。对于非卡他期(迁延期)患者,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
在确立 CAP 临床诊断并采集病原学样本后,需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肝肾功能、既往用药情况等选择恰当的抗感染药物和给药方案,及时实施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对于门诊轻症 CAP,可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呼吸喹诺酮等治疗;对于需要住院的 CAP,推荐 β-内酰胺类单用或联合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大环类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治疗;对于高龄、有基础疾病、存在误吸风险以及重症 CAP 患者常需要联合用药。
大多数哮喘急性发作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指征,除非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如发热、脓性痰及肺炎的影像学依据等。
多依据患者所在地常见病原菌经验性选用抗生素,一般给予口服喹诺酮类、β-类酰胺类抗生素,病情严重时需静脉给药,若能培养出致病菌,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支扩患者出现痰量增多及其脓性成分增加等急性感染征象时,需应用抗感染药物。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高危因素的病人应经验性使用对流感嗜血杆菌有活性的抗菌药物。对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高危因素的病人,可选择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可单用或联合应用。
来源:宿迁一院呼吸科 作者:苏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