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 CASH | 探索淋巴瘤骨髓瘤前沿治疗之道,彰显中国力量与贡献

2024-01-15作者:论坛报良宇资讯


骨髓瘤和淋巴瘤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组学等领域的进步,骨髓瘤和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分类诊断、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都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在淋巴瘤和骨髓瘤的国际前沿治疗领域,我国学者和临床医生不断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和贡献。2024年1月6日下午,第四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CASH)淋巴瘤/骨髓瘤专题论坛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知名的骨髓瘤和淋巴瘤专家学者,围绕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进行了精彩演讲及深入讨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主持并担任论坛主席,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





CASH

开场致辞


从左至右依次为:马军教授、李建勇教授、赵维莅教授致辞


马军教授李建勇教授赵维莅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我国研究者对于淋巴瘤/骨髓瘤这一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积极探索从未止步,并对淋巴瘤/骨髓瘤治疗的未来发展表示了殷切期望。




CASH

学术报告



马军教授作报告


会议伊始,马军教授以“血液肿瘤治疗发展的回顾及进展”为题,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血液肿瘤治疗发展的大事件,指出血液肿瘤已从化疗时代向精准治疗时代迈进。他详细介绍了中国在血液肿瘤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开展与转化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及成绩,并表示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的治疗方面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他强调,血液肿瘤治愈之路仍道阻且长,未来应持续深入探究疾病发展机制、寻找潜在治疗靶点,为治愈疾病做出不懈努力。


赵维莅教授作报告


赵维莅教授以“同力协契,淋巴瘤发病机制洞悉诊疗新策略”为题,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其团队在NK/T细胞淋巴瘤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她指出,治疗淋巴瘤应从临床问题出发,整合多组学分析,深入探究肿瘤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制定将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新策略,让转化医学理念搭建发病机制与诊疗策略的重要桥梁,共同助力血液学科发展。


邱录贵教授作报告


邱录贵教授重点介绍了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困境与挑战,并结合其中心诊疗经验,从肿瘤细胞、肿瘤克隆演化及微环境等方面出发,探索肿瘤治愈之路。此外,他对高危冒烟型骨髓瘤早期干预、清除肿瘤细胞-MRD检测、标危多发性骨髓瘤全程管理、高危患者治愈策略探索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表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愈之路虽然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未来要着眼于动态预后分层以驱动整体治疗,为达到治愈的目标不懈努力。


徐卫教授作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卫教授聚焦分子靶向治疗时代下惰性淋巴瘤治疗进展,系统介绍了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新型BTK抑制剂、EZH2抑制剂及CAR-T细胞治疗等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尤其是滤泡性淋巴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她指出,新药时代下惰性淋巴瘤治疗方法及药物层出不穷,如何排兵布阵与选择,时刻考验着临床医生,应综合患者情况、治疗目标、药物特点、安全性、可及性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梁爱斌教授作报告


上海市同济医院梁爱斌教授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血液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他聚焦血液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进展并结合临床实践,系统介绍了CAR-T细胞治疗全程管理、高危人群的认定与治疗,并分享了其团队在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CAR-T后挽救治疗及CAR-T预后相关因素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李剑教授作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李剑教授聚焦浆细胞疾病,以大型疾病队列为基础,围绕疾病诊断、治疗及分层多个层面进行多学科交叉,开展了系列前瞻性临床研究。本次大会,他分享了其中心在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轻链型淀粉样变性、POEMS综合征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他指出,浆细胞临床研究应该以大型疾病队列为基础,利用新型技术手段,实现临床与基础及多中心联动,全面促进浆细胞疾病发展。


周文教授作报告


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周文教授以“多发性骨髓瘤生物学与转化研究:中国学者的贡献”为题,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基因调控、蛋白稳定性、T细胞与微环境)、疾病进展与复发耐药(肿瘤干细胞、耐药蛋白、骨髓微环境、髓外转移)及临床用药研发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国学者在多发性骨髓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



CASH

总结


会议尾声,邱录贵教授对所有讲者的精心准备及精彩分享表示由衷感谢。本次论坛聚焦淋巴瘤、骨髓瘤领域重要研究进展及国内领军学者经验分享,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对促进我国淋巴瘤及骨髓瘤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未来,中国学者将继续群策群力、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我国淋巴瘤及骨髓瘤领域不断开拓前行,助力血液学发展新高度。




撰稿:熊文婕

校对:张雅楠

审核:邱录贵  孙佳丽


来源: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