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咖解读丨《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重磅发布,深刻揭示我国肺癌免疫治疗疗效评估现状

2024-01-26作者:巴山资讯


2020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约82万例,死亡病例约72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肺癌的诊疗受到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肺癌患者的生存需要进一步改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的出现为肺癌的治疗格局带来了革新,多种PD-1/PD-L1单抗药物相继走向基层,并得以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问题也暴露出来,一项纳入43家医院共计28,670位患者的世界数据提示,我国肺癌免疫治疗平均时长仅约4个周期,远低于临床研究中的理论免疫治疗时长和指南,过短的治疗时长将大幅降低免疫治疗获益,潜在影响患者生存预后。


在此背景下,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联合领域专家共同发起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全国规范化诊疗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调研,并将调研结果以《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简称《白皮书》)的形式呈现。《白皮书》全方位展现了我国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的真实状况,内容涵盖免疫治疗方案选择的现状、疗效评估的现状和持续治疗的现状等方面,对于发现临床实践中尚未被解决的问题、规范我国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重磅发布!值此契机,该项目的执笔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洁教授就《白皮书》的发起背景、亮点和核心内容进行了精彩分享,现整理精粹如下。





专家简历


640.png

胡洁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梅陇院区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美国胸科医师学院FCCP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免疫治疗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免疫治疗专委会、老年肿瘤防治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委会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呼吸内镜专委会、肺癌专委会、脑转移瘤专委会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全面调研真实可信

《白皮书》助力我国肺癌免疫治疗规范化进程


Q1:《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正式发布,您作为主要执笔专家之一,请您简要谈谈这个项目的背景和目的?


video

胡洁教授: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首位,肺癌患者的生存亟待改善,为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近些年来免疫治疗飞速发展,各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出现为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带来了巨大提升。目前肺癌免疫治疗的适应症已经实现了从非小细胞肺癌到小细胞肺癌,从晚期的后线治疗及一线治疗,到围术期新辅助及辅助治疗的全面布局和全覆盖,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


随着免疫治疗在各层级医院的普及和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如免疫治疗的时间与疗程问题、免疫疗效的判断以及不良反应的管理等。我们亟待一个规范化共识出台,了解目前整个中国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为肺癌患者的生存改善寻求突破,形成规范化的意见。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医生和患者中开展一定的宣教活动,让肺癌患者能够真正意义上得到更大获益。


《白皮书》立足于全国范围内发起大样本医生调研,结果的可信度高。《白皮书》共纳入2018位受访医生,这些医生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202个城市,包括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涵盖肿瘤内科、呼吸内科、放疗科、胸外科等多个肺癌临床治疗相关科室。《白皮书》内容丰富,从方案选择现状、持续治疗现状、疗效评估现状等展开全面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临床实践中没有发现的问题,这对于形成新的倡议,从而未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优化临床决策、缩小不同地区/层级医院之间的诊疗差异,进而促进肺癌多学科诊疗水平的提高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我们也从本次调研中发现了临床诊疗中值得提高的地方,也为今后提高患者免疫治疗疗效以及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相信每位医生都能通过阅读《白皮书》有所体会,为未来开展临床规范化诊疗工作以及转化研究带来收获。


免疫治疗应用尽用

多学科联合诊疗指引临床管理新方向


Q2:《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正式发布,也想请您谈谈这次《白皮书》有哪些亮点?


video

胡洁教授:此次《白皮书》我们有一些新的发现,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临床实践中大部分晚期肺癌患者将免疫联合化疗作为首选,但仍然还有1/3的患者仅使用单纯的化疗。所以,对于没有ICIs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选择ICIs作为一线治疗,尽可能把患者的早期生存获益转化为总生存获益。


第二,在早期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中,ICIs的治疗也占据一定的比例。今年公布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提示,ICIs在新辅助免疫、“夹心饼”模式(新辅助免疫+手术+辅助免疫)以及根治性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应用中,均取得了一致性结果,这不仅能让患者短期收获病理完全缓解(pCR)率的获益,短期的pCR率也能转化为无进展生存期(EFS)的获益。所以,我希望明年《白皮书》可以继续更新,从而帮助我们判断早期患者的免疫治疗规范化应用是否得以提升,尽可能让其实现治愈的目标。


第三,当患者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时,部分医生对于后续是否需要继续使用ICIs的时机把控存在不确定性,但实际上irAE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合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多年前就成立了irAE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团队,我们呼吸科医生既可以帮助其他学科医生规范免疫治疗中呼吸道不良反应的管理,也能从中提升诊疗能力。此外,多学科合作可以加深我们对irAE的认识,实现irAE的早期识别,使其尽可能控制在1~2度,有机会恢复到0~1度,从而让患者有继续接受免疫治疗的可能,将免疫治疗的疗效进一步延伸,最后转化为生存获益。由此可见,多学科合作以及不同地区/层级医院的同质化管理非常重要,《白皮书》在这方面的调研结果也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和irAE管理提出了新的方向。


疗效评估亟待规范

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获益有待最大化


Q3:您作为《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中“肺癌免疫治疗疗效评估现状”这一部分的执笔专家,请您为我们分享下该部分将对我国肺癌免疫治疗带来哪些影响。


video

胡洁教授:《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立足大样本临床用药现状调研,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数据分析,并基于循证学证据提出了专家的倡议。在此次《白皮书》的调研中,关于肺癌免疫治疗疗效评估现状,我们有以下发现。


首先,91%的医生会在前三周期对免疫治疗进行首次疗效评估,有62%的医生会在免疫治疗2周期后进行评估。这提示我们,仍有相当一部分医生没有及时地对患者进行肿瘤疗效的评估,对于疗效评估的时间点,我们需要进一步规范。《白皮书》发现,免疫治疗的中位治疗时间是4个周期,这与已公布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相比,存在较短的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医生在用药过程中没有看到肿瘤明显缩小,认为免疫治疗可能无效,从而在用药4个周期后就仓促停药。


这里对免疫治疗存在着误区,在关于靶向治疗的FLAURA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类药物治疗EGFR突变人群的中位至缓解时间(TTR)为1.4个月;在关于免疫联合化疗的替雷利珠单抗RATIONALE-304研究和帕博利珠单抗KEYNOTE-189研究中,中位TTR分别为1.8个月和2.2个月。乍一看无论靶向治疗或者免疫治疗都具备差不多的起效时间,但从TTR的上限来看,RATIONALE-304研究和KEYNOTE-189研究的TTR上限分别可以达到7.8个月和11.1个月,而靶向治疗的TTR上限仅为1.4个月左右


分析这些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因为免疫治疗的起效过程包括效应T细胞的激活,需要经历抗原呈递,T细胞活化、增殖、迁移等多个环节,再进入到肿瘤内部转化为抗肿瘤效应,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不同的药物机制导致的,因此免疫治疗的起效时间较慢,存在“延迟反应”。所以,当患者接受2~4个周期的免疫治疗后,若因为疗效评估为疾病稳定(SD)就直接停药,可能让部分患者直接丧失继续接受免疫治疗的机会。本项目的初心,就是通过推动免疫治疗规范化去避免这种情况,让这部分患者可以继续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其次,就是SD与PD的正确认识。关于免疫治疗疗效评估的标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RECIST标准(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和iRECIST标准(实体瘤的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因为对于接受ICIs治疗的患者,可能存在假性进展、超进展或者不同瘤灶对于ICIs的反应出现不同步的情况,因而临床上在进行疗效判定的时候,不能仅依据RECIST标准,还要参考iRECIST标准。iRECIST标准提出了确认的疾病进展(confirmed PD)和未确认的疾病进展(unconfirmed PD)两个概念,对于unconfirmed PD,患者后续仍可以继续接受ICIs治疗,并在4~8周期后再次进行疗效评估,如果仍评估为PD,则为confirmed PD,提示患者出现真的疾病进展,从而避免出现过早停药的情况。此外,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SD的认识,对于晚期肿瘤的免疫治疗来说,肿瘤不进展、生活状态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可以达到疾病的稳定,实际上已经是免疫治疗的胜利,因此SD也是免疫治疗有效的情况。


本次《白皮书》调研也为今后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以及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些方向,其一,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SD人群,是否要区分缩小SD和增大SD,有待进一步探索;其二,如何解释免疫治疗中出现假性进展的现象;其三,如何在初始治疗中就梳理出超进展的患者,使其避免遭受额外的伤害,未来有待进一步明确;其四,《白皮书》提示,70%的受访医生认可“若没有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免疫治疗应持续至少2年”,但同时受访医生认为临床实践中仅有35%的患者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时长,这说明在真实世界中,仍有较多患者没有接受足够疗程的免疫治疗。相关临床研究提示,对于已经接受2年免疫治疗的患者,在疾病稳定的状态下,延长免疫治疗的时长要比停止免疫治疗能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但究竟哪部分人群可以从中获益,有待未来进一步明确;其五,对于免疫治疗的疗效监测和评估,除了现有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未来是否要纳入新的标志物来辅助判断,也有待进一步思考。


“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这个项目,就是通过推动对免疫治疗规范化的评估与认知,推动肺癌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的发展,最终改善我国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和生活质量,为健康中国2030癌症防治目标的达成,贡献出一份力量。



结语

肺癌已经进入了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不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联合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显著地改善了驱动基因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并且在围手术期治疗的探索也有序进行之中。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临床实践中存在没有严格遵循免疫治疗疗效评估标准,对SD和PD的认识有待增强,从而影响了后续免疫治疗的继续使用。本部《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全面详细地展示了中国肺癌免疫治疗疗效评估的现状,为未来进一步改善规范化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期望在全国肺癌领域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有更多的肺癌患者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1234.png请扫描二维码

下载《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原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