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丨妇科肿瘤“逸仙”经验

2023-11-15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ee18bec1970060429fb4d060c0ecbb4.png

心瓣膜病患者进行妇科肿瘤手术会增加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风险的大小与心瓣膜病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手术类型相关。


二尖瓣狭窄


1.轻度二尖瓣狭窄无症状且收缩期肺动脉压力<50 mmHg的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可直接进行妇科肿瘤手术。


2.无症状且收缩期肺动脉压力>50 mmHg的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有明显症状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可先行经皮二尖瓣成形术或开放手术修复。


3.二尖瓣合并房颤的患者需控制心室率。


4.控制液体入量避免液体过载。


主动脉瓣狭窄


1.可通过运动实验来判断是否有症状。有症状的患者,在择期手术前应考虑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2.对于不适合进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如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拒绝接受手术者,只有在必要才应进行妇科肿瘤手术。


3.对于主动脉瓣置换术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伴有禁忌证的患者,可将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或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作为替代治疗。


4.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急诊妇科肿瘤手术,应在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尽可能地避免容积状态和心率的快速变化。


主动脉瓣反流和二尖瓣反流


1.轻度的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反流、无症状并保留左室功能的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反流患者:可以进行妇科肿瘤手术。


2.无症状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30%)、有症状的患者: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妇科肿瘤手术。


人工瓣膜患者


1.没有瓣膜或心室功能障碍的人工瓣膜患者,可以进行妇科肿瘤手术。


2.人工机械瓣膜患者的主要问题是在围手术期需要改变抗凝方案


通常在术前3~5天停用口服抗凝药物,应在停药后1天或者延迟至INR达到2.0时替换为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并每天检测INR,直到INR≤1.5。


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应在术后1~2天恢复使用(术前剂量),具体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决定,且维持到INR≤1.5。


口服抗凝药物需在术后1~2天恢复使用,按术前维持剂量再增加50%,持续2天后改为维持剂量。


3.人工生物瓣膜患者不存在抗凝问题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具有感染性心内膜炎中、高危因素的患者围手术期应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高危因素包括: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体-肺循环分流术后。预防用药可采用氨苄西林+庆大霉素


中危因素包括:

瓣膜病、除外房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病。可采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预防。


小结

无症状且处于肺动脉高压症状的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有明显症状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应考虑术前行经皮二尖瓣成形术

对于拟行择期妇科肿瘤手术的有症状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不存在瓣膜手术严重并发症高危因素时,应在术前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如并发症风险较高,应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或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轻度瓣膜返流患者、不伴有严重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功能减退的重度瓣膜返流患者进行妇科肿瘤手术


互动问答


上期链接:冠心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丨妇科肿瘤“逸仙”经验

上期文末练习答案:C


本期练习:

1.判断题

人工机械瓣膜患者不存在抗凝问题。


2.选择题


无症状且()的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有明显症状的二尖瓣狭窄,术前可先行经皮二尖瓣成形术或开放手术修复。

A.收缩期肺动脉压力<50 mmHg

B.收缩期肺动脉压力>30 mmHg

C.收缩期肺动脉压力>50 mmHg

D.舒张期肺动脉压力>50 mmHg



答案将于明日评论区公布

点击进入专区>>>>>


作者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黄纯娴

审阅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林仲秋 王丽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