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我国神外重症领域再添两部新共识 ——第八届北京协和医院多学科协作神经急重症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2018-06-2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神经重症

6月22~24日,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第八届北京协和医院多学科协作神经急重症高峰论坛暨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2018年会”在京召开。针对目前老龄化社会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技术及理念的时代变化,本次会议发布了《抗栓药物治疗中颅内出血患者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脑室外引流和腰大池引流中国专家共识(2018)》,为解决相关疑难临床问题提供临床应对策略。

危重症疾病的规范诊治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难点,而神经急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诊断治疗风险较大,多学科协作救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建立一整套针对神经急重症患者的快速有效处理原则及跨学科协作模式,必将会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一种趋势,这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疾病诊疗的迫切需要。

为指导基层医院对神经急重症患者的规范化多学科协作,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牵头,组织撰写了这两部共识。共识参考了国内外研究结果及专家经验,可操作性强。

本届论坛主题是“颅脑与循环”。除发布两部共识外,会议还讨论了神经急重症患者临床诊疗过程中涉及的神经急重症与循环相关问题,如重型颅脑创伤的循环保障、神经急重症手术的麻醉保障、颅内压指导下的脑循环监测、渗透脱水与体循环维持、感染状态下的循环管理、TCD监测技术在神经急重症的应用、神经急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神经急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对循环影响、神经急重症状态与血压、神经急重症合并心脏疾病的处理原则、神经急重症与心脏抗凝血抗血小板治疗等。同期还召开神经急重症护理分论坛。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于2012年开始进行了规划,组织数十位神经外科专家,广邀重症医学科、感染科、急诊科等多科室的学术带头人,于2013年成立了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并牵头撰写我国首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协作组成立以来,陆续发布了多部规范化管理共识,并组织了专业书籍的翻译及编写。通过组织规范化的共识巡讲,对提高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改善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预后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连续七届的北京协和医院MDT神经急重症高峰论坛暨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年会,近年来侧重倡导规范的外科干预和规范的重症管理相融合,每年都有近800人参会,吸引了越来越多从事神经急重症及重症医学医护人员的关注。

(冯铭 郭晶 刘金 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