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当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颅外颈动脉狭窄、闭塞或不稳定斑块行血管内治疗(EVT)的患者,是否及何时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尚不清楚,但在某些情况下颈动脉支架置入是必要的。
大量的研究和综述讨论了EVT术中放置颈动脉支架的优缺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必要性经常被认为是放弃紧急支架置入的一个论据。一些作者甚至认为急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它不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保守治疗的情况下,颈动脉狭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数据很少,而EVT时有关颈动脉支架置入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管理的数据更少:目前,尚未有全面的研究比较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EVT术中行颈动脉支架置入的这类患者临床结局和出血事件的影响。
然而,回答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因为缺血脑组织的出血风险更高,而且这种风险可能随着非最优化的抗血小板治疗而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对于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患者。关于急诊置入颈动脉支架抗血小板治疗的时机、剂量和药物种类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
1
影响放置颈动脉支架的决策(即,置入支架获益的患者未置入支架)
2
颈动脉支架置入后,血栓栓塞或出血并发症增加,危及患者安全。
此外,由于缺乏标准化,很难进行无偏倚的回顾性研究。
2020年12月,加拿大的Mayank Goyal等在 AJNR 上发表了 Delphi 共识《机械性血栓切除术颈动脉支架置入的抗血小板药物管理》。制订该共识的小组由19位来自欧洲、北美、亚洲和非洲的富有血管内治疗临床和专业经验的介入专家组成。
研究者使用改良Delphi法来确定EVT术中急诊行颈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管理中的当前挑战和未解决的问题,试图提出一种基于共识的标准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管理方案,直到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可用。
表1 GPⅡb/Ⅲa抑制剂共识推荐剂量
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
专家小组成员同意,在EVT术后24小时内,可将术中静脉注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转为口服方案。口服阿司匹林(70~100 mg,取决于各个地区的可用剂量)是术后第一种优选的抗血小板药物。
P2Y12抑制剂是第二种优选的抗血小板药物(剂量建议见表2)。特别是在已知氯吡格雷耐药的情况下,选择另一种P2Y12抑制剂可能是有益的。关于术后抗血小板实验的有效性和临床作用没有达成共识。图2提供了小组共识的简短摘要。
表2 术后P2Y12抑制剂共识推荐剂量
图2 Delphi共识总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