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COVID-19患者除典型呼吸系统表现,也有一定比例患者出现了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近期,《欧洲心脏杂志》(EHJ)在线刊发了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探讨COVID-19重症患者心肌损伤发生特征、变化规律、临床意义及发生原因。
提示:文末可下载研究原文
此次刊发的这项研究共纳入671例符合条件的重症COVID-19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3岁(2020年1月1日-2月23日)。收集入组受试者的临床、实验室和治疗数据,对死亡病例与幸存者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死亡和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入组患者中共62例患者(9.2%)死亡,纳入患者的院内死亡相关并发症依次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损伤、急性心力衰竭、多脏器衰竭综合征、休克、猝死。
与幸存者相比,死亡患者出现心肌损伤的比例更高(75.8%对9.7%)。
预测院内死亡率初始心肌肌钙蛋白I(cTnI)ROC曲线下面积达0.92。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内的合并症,以及C反应蛋白高水平是心肌损伤的预测因子。
结论
总结来说,该分析显示,入院时心肌标物对院内死亡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水平越高,院内死亡风险越大,其中肌钙蛋白的预测价值最高!
▼点击下载研究原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