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是否推荐对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等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患儿做过敏原检测?
共识
不推荐对仅有直肠结肠炎症状(如便血、腹痛、腹泻)提示为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患儿做过敏原检测;推荐对同时存在IgE介导的过敏症状,如皮疹、呕吐、咳喘、鼻炎和结膜炎症状或发生过急性过敏反应的患儿做过敏原检测(强推荐)。
共识解读
FPIP曾被称为“蛋白不耐受”,是婴儿期便血的常见病因,在饮食中排除可疑食物抗原后,症状即可缓解。该病通常发生在出生后几周内,多在婴儿期后期缓解。FPIP是非IgE诱导的食物过敏,SPT和血清特异性IgE(allergen-specific IgE,sIgE)检测都是针对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因此不能协助诊断。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推荐如果怀疑儿童存在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应尝试回避疑似过敏食物(通常持续2~6周),然后重新引入。在回避期间,应该注意其他食物的营养替代。
来源: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中国儿童过敏原检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6):405-409.DOI:10.3760/cma.j.cn101070-20201130-0183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