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随机试验
公布会议:2023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 2023)学术会议口头报告
通讯作者:郭立新
主要作者单位: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2023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 2023)年会上,公布了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郭立新教授牵头开展的重磅研究成果,揭示了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相较于上调二甲双胍用量,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在控制血糖、改善血脂、降低血液循环炎症水平方面效果更佳,可为患者带来有益影响。
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率。由于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联合应用有望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依从性。但是,目前很少有研究探讨增加二甲双胍剂量与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在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项为期16周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试验在中国的15家医院开展,招募了年龄在18~65岁之间且既往接受750~1500 mg二甲双胍治疗的T2DM患者。基线时,患者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7.5%~10%;空腹血糖水平为7~13.9 mmol/L;BMI为19~45 kg/m2。按照1∶1的比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 试验组,口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15 mg/500 mg),每日3次;② 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2500 mg或最大耐受剂量,0~2周内逐渐增量。主要研究终点是第16周HbA1c≤6.5%和HbA1c≤7.0%的患者比例。
2020年5月6日至2022年3月1日,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145例、148例患者被纳入全分析集(FAS),即至少服用了一次研究药物。对照组和试验组构成有效病例的患者分别有129例和136例,这部分患者被纳入符合方案集(PPS)。
在第16周时,口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有利于实现HbA1c达标。对照组中HbA1c≤7.0%的患者有79例(54.48%);试验组有103例(69.59%)。对照组中HbA1c≤6.5%的患者有49例(33.79%);试验组有68例(45.95%)。对照组患者HbA1c平均值为7.04%±0.08%;试验组为6.73%±0.08%。对照组患者HbA1c水平相对于基线的变化为﹣0.71%±1.182%;而试验组为﹣1.12%±1.13%。
安全性方面,对照组有13例(8.84%)患者报告了21起不良事件,而试验组有14例(9.59%)患者报告了21起不良事件。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总体来说,这项多中心随机试验表明,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口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治疗16周比上调二甲双胍剂量的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良好。
郭立新
北京医院 ·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副主编;CDTM副主编;《中国医学前沿杂志》副主编;《中华糖尿病杂志》副总编;《医学参考报·内分泌专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共病、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发表论文31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获首届”国之名医”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