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检验专家提示关注肿瘤相关的血凝学异常

2021-04-25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近年来,虽然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但是临床上肿瘤的发病率仍然逐年递增,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恶性肿瘤在进展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凝血功能的异常。肿瘤细胞通过影响机体内凝血与抗凝血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进一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

目前认为肿瘤细胞不仅激活凝血因子,而且还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血小板活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大约有60%左右的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的形成,除血栓以外,患者还可能伴有出血,DIC等状态。

北京积水潭医院检验科主任吴俊教授呼吁临床重视肿瘤相关的血凝学异常,他指出:肿瘤相关凝血障碍有多种表现、多种机制,辨明不同肿瘤、不同分期、不同用药,实验室检测对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就肿瘤如何导致血凝学异常,凝血对于肿瘤的影响、可应用指标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等问题,吴俊教授为大家带来了详细讲解,并结合实际案例给出深刻分析。

一.肿瘤导致血凝学异常

1.肿瘤导致血凝学异常的种类

血栓:静脉血栓、动脉血栓、NBTEE、VOD等

出血:DIC、TMA、获得性血友病等


2.肿瘤导致血凝学异常的原因

患者因素

肿瘤细胞自身促凝

肿瘤与止凝血相关细胞相互作用促凝

与肿瘤治疗相关促凝

二、凝血对于肿瘤的影响

1.依赖凝血途径

纤维蛋白沉积;纤溶降低肿瘤细胞的粘附性、稳定性,促进肿瘤的转移;活化的血小板分泌、表达促凝物质和黏附分子,形成肿瘤-血小板血栓,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转移。


2.非依赖凝血途径

凝血酶促进内皮细胞、血小板合成释放生长因子、释放金属蛋白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

三.可应用的凝血指标

1.血管内皮受损标志物(vWF:Ag、TM)

2.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聚集试验、TXB2、PF4、β-血栓球蛋白、P-选择素)

3.凝血反应亢进指标(FⅧ、FⅨ、TF、F1+2、TAT、FPA、FPB、TpP、SFM)

4.抗凝活性(AT、PS、PC)

5.纤溶活性异常指标(t-PA、PAⅠ、PAPD、D二聚体、TFPI-FXa复合物)

6.血流状态异常指标(PT、APTT、FIB、PLT计数、CRP、TEG、白细胞计数)


四.相关的治疗措施

什么情况下需要抗凝或不能抗凝?

首先,门诊患者不推荐常规抗栓。其次,肿瘤治疗一定要考虑它的分期,以及分期对应的药物。在肿瘤手术后的高血栓风险期,要进行评估,比如Padua评分进行风险评估,大于4分属于高风险。


抗凝治疗怎样选择?

抗栓的持续时间与非肿瘤患者类似,推荐至少3个月,如果血栓与导管相关则至少抗凝至导管拔除且足够3个月。至于3个月后的什么时间停止抗凝,目前还没有定论,可以根据患者血栓/出血相对风险来权衡决定。


五.总结

1、肿瘤相关凝血障碍有多种表现,包括无临床症状的实验室异常、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等,要根据具体临床情况具体分析。


 2、肿瘤相关凝血障碍有多种机制,包括激活凝血和纤溶、免疫介导、内皮损伤、治疗相关、血小板功能障碍等,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3、辨明不同肿瘤、不同分期、不同用药,实验室检测对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来源:检验医学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