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无论是定容通气抑或是定压通气,也无论如何调节或优化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设置,总会发现部分患者始终存在难以纠正的人机对抗。
这是由于对于常规通气模式而言,一旦确定好呼吸模式和参数后,呼吸机的支持水平也被固定了。但实际上对于正常机体或患者而言,每一次呼吸过程中,都存在深浅快慢的不同。
为改善患者舒适度和人机同步性,迫切需要一种支持水平不固定且能随患者自主呼吸强度瞬时调节呼吸机支持水平的模式。
比如辅助通气(PAV)就是这样一种通气模式。使用时,操作人员需要设置在每次呼吸过程中呼吸机做功比例。
例如设置75%时,则代表呼吸机做功75%,患者做功仅25%。每次呼吸过程中,呼吸机相当于将患者自主呼吸做功扩大至4倍,因此有人将PAV称为患者自主呼吸的“放大器”。
PAV对自主呼吸做功的测量是基于每5ms对流量和容量的监测,并通过呼吸力学方程进行计算。初始启动时,PAV根据患者理想体重预计人工气道阻抗和保守估算的病人阻抗和顺应性进行首次送气,前4次送气包含吸气末暂停,用于计算患者阻抗和顺应性。
在随后的通气过程中,呼吸机每4-10次呼吸任意监测顺应性和阻力,并利用监测数据计算呼吸做功。
PAV最大的优点在于基于患者自主呼吸控制呼吸周期的起止及支持水平,提高了人机同步性。此外,由于PAV是基于自主呼吸成比例提供呼吸支持,避免了支持过高对自主呼吸的抑制。也有极少数文献报道PAV可改善患者夜间睡眠和机械通气患者预后。
但需要注意的是PAV不是万能模式。作为自主呼吸的“放大器”,对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中枢异常的患者不适合使用PAV。此外若患者存在影响测量自主呼吸做功的因素时(如PEEPi、回路漏气等)也将影响PAV的准确运行。
来源 知呼小报 作者 邵逸夫医院RT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