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存在良好软脑膜侧支循环(CF)的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再灌注成功率更高,这是由于溶栓药物可通过CF向血栓远端播散,从而提升了溶栓效率。
为进一步评估CF是否会影响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接受取栓治疗的疗效,作者选择再灌注的程度、取栓次数以及既往报道过的与良好功能结局相关的其他因素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多变量回归分析来评估CF对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该研究基于一项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前瞻性数据库(2014年1月-2019年10月)展开,该数据库前瞻性收集了患者的临床、影像、工作流程、时间等信息。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其中626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接受取栓治疗的卒中患者的相关信息。CF的评估是通过CTA影像回顾的方式进行的,并由两位经专业培训且对临床数据不知情的神经科专家完成。CF进一步分为:不良 CF(侧支血供分布< 50%,包括0级和1级)和良好CF(侧支血供分布> 50%,包括2级和3级)。
全部患者的CF情况分布如下:0级:79例患者(13%),1级:178例(28%),2级:193例(31%),3级:176例(28%)。血管再通程度分布如下:mTICI 0~2a:104例(17%),mTICI 2b:199例(34%),mTICI 2c~3:288例(49%)。
CF良好患者的完全再通率更高(43%对53%, P=0.018)。在良好CF的患者中,获得成功再通[ (2 (IQR, 1~3)对1(IQR, 1~2), P<0.01]和完全再通[1(IQR, 1~3)对1(IQR, 1~2), P<0.01]所需的取栓次数更少。单变量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CF分级影响患者临床、手术过程及最终结局
多变量有序回归分析显示,具有良好CF的患者接受取栓治疗后的再通程度更高(aOR, 1.51; 95% CI, 1.08~2.11, 图1A)。此外,在成功再通(aOR, 1.59; 95% CI, 1.09~2.31, 图1B)以及完全再通(aOR, 1.70; 95% CI, 1.04~2.90, 图1C)的患者中,不良CF与取栓次数的增加均独立相关。
图1 CF侧支血流与再灌注程度及取栓次数的关系
取栓治疗患者的结局受多种因素影响(图2),该研究发现CF良好的卒中患者接受取栓治疗后获得的再通程度更高。此外,与CF较差的患者相比,他们实现血管再通所需的取栓次数更少。究其原因,可能与因侧支循环所致的跨血栓压力梯度有益于血栓的取出有关。此外,它还可以减少取栓治疗过程中血栓破碎所致的远端栓塞。
图2 影响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
该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作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该研究仅通过单时相CTA评估侧支循环,时间分辨率低。软脑膜侧支作为二级侧支循环,分辨率较低,可能存在评估误差。
相比而言,DSA作为侧支循环评价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能动态观察侧支循环情况,或可在后续研究中将其作为评价手段。
另一方面,该研究没有进一步分析CF对抽吸、支架取栓、动脉溶栓等不同治疗方案的影响差异,或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