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9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9正式发布。针对指南中非心源性栓塞的脑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傅瑜教授,请她解读指南中抗血小板治疗推荐,并分享临床经验。
“红色警报”,卒中成为我国医疗高负担
我国是一个脑卒中负担较重的国家,在《柳叶刀》发表的21世纪全球脑卒中概貌中可以看出,我国正处于“红色区”,是全世界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卒中是造成我国国民寿命年损伤的第一病因,每5人中就有至少1人死于卒中。在40岁及以上人群中,脑卒中患病人数可达1242万,并且我国卒中的发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推测,2030年我国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将比2010年升高约50%。为此,国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医疗负担沉重。
我国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现状不佳
针对我国脑卒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现状,我们还需要做好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抗血小板治疗是公认的降低我国卒中复发和死亡的有效手段之一。CISRS研究分析了抗血小板治疗与卒中复发和死亡的关系。研究纳入了我国1951例卒中患者,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58%的死亡风险和42%的卒中复发风险。然而,我国的卒中死亡率和复发率仍居高不下。中国国家卒中注册研究(CNSR研究),是中国第一项全国性的卒中注册研究。研究纳入了18344例缺血性卒中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分析了二级预防措施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3个月后,仅46.2%的患者仍然继续使用所有二级预防措施,1/3的患者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另外,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佳导致的卒中复发情况。由此可见,防治不足是导致我国卒中复发率居高不下,死亡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卒中二级预防应遵循指南,个体化选择抗血小板治疗
2019年,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了《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指南针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指出:①在发病后24~48 h内服用阿司匹林;静脉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24 h后服用阿司匹林;②基于CHANCE和POINT研究结果,提示轻型卒中/高危TIA患者,发病24 h内启动双抗治疗21天获益最大;③阿司匹林(50~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单药治疗均可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法。
在遵循指南的同时,对于卒中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治疗还应个体化。对于非致残性的小卒中或TIA患者,应24 h内启动双抗治疗21天,之后转为长期单药治疗。基于抗血小板治疗的长期、安全、经济及有效的特点考虑,长期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优选阿司匹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