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普通汤匙不易掌握药量,给药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疗效。新生儿小肠液pH高,可影响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和非离子态转运,肠道菌群量少,菌种特点不同且变化较大,由于细菌代谢类型不同,也可影响一些药物的吸收。
新生儿肠蠕动不规则,使药物吸收无规律,难以预测,因此新生儿口服给药的吸收与成人不同,有些药物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增加,如半合成青霉素类,而有些药物则吸收减少,如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对乙酰氨基酚等,有些药物的吸收量则与成人相仿,如地西泮、地高辛及易吸收的磺胺类药物等。所以药物的剂量非常重要。
正确的方法是:喂药器喂药。给婴儿喂药前必须先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喂药时最好选择药物配有的滴管或者到母婴店购买专门的喂药器;若真的没有专用的药匙,可以合理使用注射器抽取。
药物成分因重力的作用会沉淀下来,导致浓度不均。准备喂药时不用急着将药物倒出来,应该先摇一摇,将药水摇匀后再吃,因为需要把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否则,开始吃的2/3药力不够,到最后吃的1/3又嫌药力太猛,对于婴幼儿来说就更加不合理。
因捏鼻子强行喂药导致窒息的案例比比皆是,为了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家长们应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
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味道,宝宝不喜欢某些药物的味道,自然不会下咽,会含在嘴里或者往外吐。
家长为了让宝宝吞下药物,在宝宝哭吵时捏住宝宝的鼻子逼宝宝把药物吞下,这样的方式会增加宝宝对药物的恐惧感,同时呛咳及窒息的危险也大大增加。因为宝宝哭吵本身就容易导致呕吐,若嘴里含着药物就更加增大了呕吐的概率,当宝宝想呕吐却无法吐出来时,就很容易导致窒息。
正确的方法是:喂药前先详细了解药物的味道、成分,如果是可以和牛奶一起服用且不苦不涩的药物,可以事先溶解在牛奶里,让宝宝吸吮,比如双歧杆菌类的;如果不能和牛奶同服的尽量放少量的水来溶解,在宝宝饥饿时,给宝宝吸吮完成。
现在家里基本只有一个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一旦生病全家人不知所措,甚至在不了解病情或药物的情况下,滥用药物。其实一些小毛病,例如皮肤上长几个小疹,喉咙不舒服、流鼻涕、轻微咳嗽之类,不用吃药也可很快自愈。
而且“是药三分毒”,所以,父母不可胡乱给孩子吃药。为了安全也不宜储存太多药在家里,以尽量减少孩子接触药的机会。
父母应该知道,不能给孩子吃阿司匹林,因为有可能会引致雷尔综合征,令孩子的脑部和肝脏受损。需小心防范的是:有些药物表面看虽非阿司匹林类,却间接含有阿司匹林成分。所以最安全的办法还是请医师开药。
婴儿“十病九烧”,家长基本都知道宝宝发高热要吃退热药,但是退热药都是有副作用的。所以,体温不超过39摄氏度一般不要急于退热,特别是在没有确诊前,如果盲目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医师诊断。
当体温超过39摄氏度时,要在医嘱下服用退热药。有的孩子在高热时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还可能导致其他危险。
因此,对于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患儿,在经物理降温无效时就可以给孩子适当吃退热药。如果孩子退热就不再继续服药。
每个家庭里会备一些常用药,比如感冒药、退热药等,但是每种药物都有有效期,已过期的药物有害无益。必须养成习惯,定期查看,或者先查看药物有效期,再喂给孩子吃。最安全的做法是每3个月清理一次药箱或药柜,丢掉已过期的药物。
有些药物的原装盛器或许太大,略嫌占地方,但千万不要因此而换盛器,因为若忘记把药物名称和服用指示记下来贴在新的盛器上,或写得不清楚,便很容易导致喂错药或所喂的分量失当。请不要为了省地方而冒险。
孩子生病都好几天了,吃某些药已两三天还未见好转,便应该停止不要再吃,须尽快带孩子去看医师。孩子抵抗力差,尤其是生病的时候,不要期望再吃一段时间这些药才发挥作用,很可能孩子的病症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必须请医师来对症治疗。最好的方法是孩子生病吃药都在医师指导下。
一般药物都会分成人版和儿童版,药物的成分及浓度都是不一样的。婴幼儿用药尤其需要谨慎,成人和儿童不能混用。最好是先看清药物说明,很多药物是孕妇与婴幼儿禁用的,如果混用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如成人感冒药分很多种,有些就不适合婴幼儿。或者可以将药物带给医师看,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人卫儿科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