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7天内,一地24人疑似中招,4人离世!它的凶险你无法想象!

2020-08-1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热射病急救高温

据湖北孝感日报报道,8月1日至7日上午11时,当地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已接到疑似中暑报警24起。而在当地某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周内已有4位老年患者因热射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一位61岁的爹爹上午在田间劳作时,倒在了田里。同村人发现后拨打120,可惜发现得太晚,老人不幸离世。

一位70多岁的爹爹,因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担心凉气会加重病情,不敢开空调,也不敢吹电扇,大夏天里还穿着秋裤,结果“捂”得体温上升,还反应迟钝。家人发现后送至医院,可惜晚了一步。

在近期中暑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是主要人群。他们有的独居,无人照顾;有的经济条件较差,家中未安装空调,或者为了节省电费不愿开空调;有的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慢性疾病,怕冷,不愿开空调;还有的则坚持认为开空调会影响自己健康。

去年三伏天,一位70岁的婆婆听了外面的“养生课”,回家紧闭门窗,盖着被子,睡在发热的理疗床上,想通过这种方法出汗,“祛湿、排毒”。家人发现时,老人已意识模糊不知有多久,送医后治疗效果不好,死亡。

虽然已经立秋

但是不要低估了秋老虎的威力

最近多滴高温预警

再次提醒我们

谨防中暑!谨防热射病!


到底什么是热射病?

严重吗?


热射病又称为重症中暑,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症,死亡率非常高,可达40%至50%对于50周岁以上的人,死亡率甚至达到70%左右。

人体有个体温调节中枢,正常情况下会调节机体产热与散热平衡,让体温维持在37°C左右。但在一些情况下,这种产、散热平衡会被打破,使得体内热量积聚引起中暑。

热射病就是热量在体内急剧蓄积导致的。患者常会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是中暑中最致命的一种。

热射病发病与3个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和密闭无风环境。

一般轻症中暑,体温常会超过38°C,并伴有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恶心呕吐,或四肢冰冷、脸色苍白、脉搏变快等症状。

而热射病与中暑的区别在于,它表现为高热(体温快速升高)、常无汗甚至出现昏迷休克。

热射病通常伴随体温高达40℃以上,这时候身体超高温超过组织耐受极限,使得器官功能衰竭所致。显然,这会危及生命。


哪些人群需要注意热射病?


热射病最易发生在老人、儿童、孕妇或是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肥胖)的人群身上。

  1. 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在高温环境下心输出量等调节不过来,导致因循环障碍而出现中暑。

  2. 小孩多是因为出汗反应能力比较差导致的中暑。

  3. 感冒发烧、胃肠炎导致腹泻产生低血钾的人也会容易中暑。


发生热射病的正确救助六步骤


步骤一、立即脱离热环境

热射病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参训者立即停止训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以利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

步骤二、快速测量体温

建议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核心温度,如果现场不具备测量核心温度(直肠温度)的条件,也可测量体表温度以做参考。注意,如果腋温或耳温不高,不能排除热射病,应1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或持续监测体温。

步骤三、积极有效降温

由于病死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首要治疗措施。如果初始降温延迟30分钟,即便后期降温达到目标,损害也不会停止。建议降温目标为核心温度在30分钟内迅速降至39.0℃以下,2小时内降至38.5℃以下。当核心温度降至38.5℃时即停止降温措施或降低降温强度,维持直肠温度在 37.0-38.5℃,以免体温过低。若体温再次升高,应重新启动降温措施。

目前在现场可供选择的降温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①蒸发降温:如用凉水喷洒或向皮肤喷洒水雾,同时用风扇吹,抑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或用稀释的酒精擦拭全身,并持续扇风。

②冷水浸泡:用大型容器(如浴桶、油布、水池)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在冷水(2-20℃)中,这可能是现场最高效的降温方式。

③冰敷降温:头戴冰帽或头枕冰枕;或将纱布包裹好的冰袋置于颈部、腹股沟(注意保护阴囊)、腋下等血管较丰富、散热较快的部位进行降温。

④体内降温:包括冰盐水灌胃或直肠灌洗,如无冰盐水可用室温盐水替代。

步骤四、快速液体复苏 

应在现场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如有条件也可建立骨髓腔液路,输注液体首选含钠液体(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建议现场第1小时输液量为30毫升/公斤体重或总量1500-2000毫升(如已启动冷盐水降温,其量应纳入总量管理),之后根据患者反应(如血压、脉搏和尿量等)调整输液速度,维持非肾衰竭患者尿量为100-200毫升/小时,同时避免液体过负荷。应避免早期大量输注葡萄糖注射液,以免导致血钠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加重神经损伤。

步骤五、气道保护与氧疗

应将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呕吐误吸。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禁止喂水。如已发生呕吐,应尽快清理口腔分泌物。对于大多数需要气道保护的热射病患者,应尽早留置气管插管;若现场无插管条件,应先用手法维持气道开放或置入口咽/ 鼻咽通气道,尽快呼叫救援团队。如条件允许,现场救治过程中应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首选鼻导管吸氧方式,目标是维持SpO2≥90%。若鼻导管吸氧未能达标,应给予面罩吸氧。

步骤六、控制抽搐

抽搐、躁动不仅干扰降温治疗,而且使产热和耗氧量增加,加剧神经系统损伤。现场控制抽搐、躁动非常关键,可给予镇静药物使患者保持镇静,防止舌咬伤等意外伤。躁动不安的患者可用地西泮10-20毫克,静脉注射,在2-3分钟内推完,如静脉注射困难也可立即肌内注射。首次用药后如抽搐不能控制,则在20分钟后再静脉注射10毫克,24小时总量不超过50毫克。抽搐控制不理想时,可在地西泮的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5-8毫克/公斤体重,肌内注射。

现场处理后应尽快送至就近的有经验的医院进行后续处理。送往医院的过程中也要做到有效持续的降温。

如何预防中暑?

这些你必须要知道!

(一)   大量饮水

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ml),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

高温天气时,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二)   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必须得到补充以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如果人们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清凉且不含酒精的液体(500~1000ml)。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的过程中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与矿物质。如果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在喝运动饮料或服用盐片之前,应当咨询医生。

(三)   注意饮食及休息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四)   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

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如果一定要进行室外活动,要注意防晒、降温。可以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15或以上的防晒霜(UVA/UVB防护)。

(五)   仔细计划行程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并且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如果需在高温条件下行走或锻炼,请不要马上就进行激烈的运动。应慢慢开始,逐渐增加强度,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的环境。当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重且胸闷憋气,尤其,已经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晕倒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或背阴处休息!

(六)   待在凉爽的环境里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如果家里没有空调,可以借助商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避暑。哪怕只是待上一小段时间,也可以很好的帮助降温。使用电扇可以暂时缓解热感,然而一旦气温升高至32摄氏度以上,电扇对减少中暑发生则效果甚微。用凉水洗脸、擦拭身体,或待在空调房里是最好的降温措施。尽量减少炉灶、烤箱等的使用。如一定需要长时间使用炉灶、烤箱等,则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经常离开厨房,在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七)   结伴行动,互相关心

需要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时,同事间应互相留意彼此的健康状况。如发现有中暑的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高温中暑可以导致人神智不清,甚至丧失意识。热浪来袭时,建议65岁以上老人的家人或朋友,至少每天上下午两次电话确认老人的健康状况。

(八)   关心高危人群

虽然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中暑,但有些人群在高温天气里更易发生危险,应当给予格外关注:

1.婴幼儿及儿童,更易受到高温的影响,并且更需依赖他人的帮助来安排适宜的环境和补充水分。

2.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身体机能可能无法有效地应对、处理高温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身体对温度改变的感知和响应会变得迟缓。

3.工作或运动强度过大的人,有可能脱水,更易中暑。

4.病人,尤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正在服用某种药物的人,如:服用治疗抑郁症、失眠、血液循环不良的药物。这些人更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高温天气里,对于这些高危人群中的成年人,请至少每天上下午两次确认他们的安危,密切关注他们是否有中暑的迹象。婴幼儿及儿童应当给与更多更频繁的关注与照顾。

(九)   学会帮助自己适应环境

温度突然的变化,比如初夏的第一波热浪,会使人们的身体倍感压力。要让自己的身体慢慢习惯这样的变化。这样对高温有更好的耐受力。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应当有意让自己接触一些高温环境。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的空调,清晨或傍晚到户外活动。这样有利于锻炼自己的耐热能力。如果需要去更炎热的地方出差或旅行,请用几天的时间适应当地的气候,然后再进行那些强度大的工作或激烈的运动。

(十)   不要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车里

即使在还算凉爽的天气里,在太阳照射下车内温度仍然会迅速升高并造成危险。即便在车窗留了缝隙,车内温度还是可以在泊车后10分钟内上升近7摄氏度。此时留在车里的任何人都有严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其中,婴幼儿和儿童若被独自留在停放的车辆中无人看管时,导致严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最大。当家长与孩子一同驾车出行时,请一定注意以下事项:

1. 永远不要把婴幼儿或儿童留在停放好的车里。即使车窗留了缝隙,也不要这样。

2.请时刻提醒自己还有一个孩子需要照料。

3.当停好车辆准备离开时,请确认随行的所有人都已经下车。不要忽视睡着的孩子。

(十一) 再次提醒,充分利用常识,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1.少喝热水,少吃高油、高脂等难消化的食物。此类食物会增加人体内的热量,造成额外的负担。

2.多喝水,并注意补充盐分与矿物质。除非有医生的指导,不要擅自食用盐片。

3.给自己及孩子穿着清凉、宽松的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4. 尽量避免正午时段出行、暴晒,不要呆在日晒强烈的地方,比如广场、海滩。

5.不要将婴幼儿、儿童、或宠物留在停好的车里。

6.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丸、仁丹、十滴水、风油精等。

7. 如果有饲养宠物,请为宠物准备好充足的淡水,并将水放在阴凉处。

高温天气

中暑的类型与紧急处理措施?

根据症状的轻重,高温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轻症中暑可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重症中暑可以表现为这三种类型的混合型。中暑可以导致死亡。

(一)   热疹

热疹,又称痱子,是一种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大量出汗而引起的皮肤刺激。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少年儿童。这种皮疹在肌肤凉爽后不久可自行消失。

1. 怎样识别:

痱子看起来像一个红色的丘疹或小水疱群。常出现在脖子、上胸部、腹股沟、乳房下和肘折处。

2. 怎样处理:

热疹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提供一个凉爽,湿度小的环境。保持患处干燥。使用痱子粉可以让感觉好一些。热疹的治疗很简单,通常并不需要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救助。

(二)  晒伤

人们应尽量避免晒伤。虽然晒伤引起的不适通常很轻微,一般一周以后可自行缓解,但它仍然是一种对皮肤的伤害。严重的晒伤需要到医院进行医治。

1.怎样识别:

皮肤变红,可以感到疼痛,暴晒后温度异常升高。

2.怎样处理:

如果未满1周岁或出现以下症状,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1) 发热

2) 水泡

3)严重疼痛

同时,在处理晒伤的皮肤时,应记住以下要点:

1) 避免反复日晒

2) 晒伤的地方请冷敷,或浸泡在凉水中

3)在晒伤的地方涂抹保湿乳液,不要使用霜、软膏等质地过于浓稠的护肤品

4)不要挤破水泡

(三)   热痉挛

热痉挛通常发生在人进行剧烈运动且大量出汗时,使人身体中的盐分和水分随汗液一同流失。肌肉中的含盐量低可能是造成热痉挛的原因。此外,热痉挛也可能是热衰竭的一种表现。

1.怎样识别:

热痉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通常剧烈活动之后,发生在腹部、手臂或腿部。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醒,体温一般正常。如果有心脏病史,或者正在进行低盐饮食,要特别关注热痉挛问题并及时咨询医生。

2.怎样处理:

如果情况还没严重到需要就医的地步,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1)停止一切活动,静坐在凉爽的地方休息

2)饮用稀释、清爽的果汁或运动饮料

3)即使痉挛得到缓解,之后的几小时内也不要再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运动,那样只会进一步透支能量导致热衰竭甚至热射病

4)如果病人有心脏病史、低盐饮食、或1小时后热痉挛的状况还没有消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处理

(四)   热衰竭

热衰竭是一种高温引起的相对温和的健康问题。它可以是高温暴露,体液补给不足,或身体水、盐、矿物质不平衡,经由几天的连续积累发展而来。这是身体对因大量出汗而过度流失水分和盐分做出的响应。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长跑等剧烈体育运动的人更易发生热衰竭。

1.怎样识别:

热衰竭起病迅速,其症状包括:

1)眩晕

2)头痛

3)恶心或呕吐

4)大量出汗

5)脸色苍白

6)极度虚弱或疲倦

7)肌肉痉挛

8)昏厥,通常片刻后立即清醒

发生热衰竭的人皮肤有可能是冰凉且潮湿的。患者血压下降,脉搏快且虚弱,呼吸急促且浅,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此时,患者如有反胃、腹泻或呕吐,会失去更多体液导致情况继续恶化,甚至热射病。如果有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

1)症状严重

2)伴有心脏疾病或高血压

除此之外,可先帮助病人降温,如果症状持续不好转或继续恶化,要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2.怎样处理:

以下降温措施可能会有帮助:

1)凉爽且不含酒精的饮料

2)休息

3)凉水澡或擦拭身体

4)开空调

5)换上轻便的衣服

特别应注意的是,以上自救措施并不能真正替代医疗救治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自我识别身体的预警信号并及时做出反应,防止中暑的状况进一步恶化。抵御中暑最好的措施就是预防——保持凉爽。炎热的天气里,在饮水、行为活动、及服装方面做些简单的改变,就可以很好地预防中暑,保持健康。

来源:急诊医学资讯

如果觉得有用,记得转发分享哦~

声明:壹生转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有违规或侵权,请联系zhangyl@cmt.com.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