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展与Th17和Treg细胞之间的精细平衡密切相关。Th17细胞,作为促炎效应细胞,与Treg细胞,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共同维持着免疫稳态。在AITD的发病机制中,Th17/Treg平衡的失调被认为是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在AITD患者中,Th17细胞的比例增加,而Treg细胞的数量或功能可能降低,导致免疫抑制与促炎反应之间的失衡。
Th17/Treg平衡对于AITD的发病机制具有深远的影响,探索这一平衡的调节因素和细胞可塑性可能为预防和治疗AITD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Th17/Treg平衡: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免疫调控
Th17/Treg平衡作为AITD发展的基础 在自身免疫反应的发展中,Th17和Th1效应细胞以及抑制性Treg淋巴细胞起着主要作用。基于当前的知识,Th17细胞和Treg之间的相互平衡是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基础,而不平衡是包括AITD在内的自身免疫病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因。在动物模型的自身免疫病以及大多数人类自身免疫病中,证实了Treg和Th17之间的平衡偏离,倾向于Th17。几项研究表明,AITD患者中Th17/Treg的比例增加。Li等人,在不同AITD亚型的Th/Treg平衡研究中发现,增加的Th17淋巴细胞可能在HT和GO的发病机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Treg的减少可能在GD中大大参与。Qin等人研究了Th17和Treg细胞在新发Graves病中的参与。他们检测到新发GD患者中循环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Foxp3 mRNA表达减少。循环Treg细胞的减少可能是由于这些细胞的增加凋亡,如Nakano等人和Mao等人在早期研究中发现的。作者还证实,随着Treg细胞比例的降低,新发GD患者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增加,以及IL-17和RORgt mRNA表达水平增强。此外,循环Th17细胞的比例与血清TRAb活性之间发现了正相关。比较Th17和Treg细胞的发生,研究人员发现,GD患者中循环Th17/Treg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不论是Th17细胞的增加参与还是Treg细胞的减少参与导致特定AITD亚型的发展,Th17/Treg的不平衡似乎是AITD发病机制发展中最重要的。
Th17和Treg之间的相互调节 基于不平衡的细胞毒性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是AITD发展的基础,调节Th17与Treg细胞相关性的因素预计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Th17/Treg平衡的主要调节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b。在IL-6和IL-1b存在的情况下,TGF-b在从naive CD4+T细胞分化产生IL-17的T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79]。此外,TGF-b不仅通过诱导RORgt导致Th17细胞系的发展,还抑制Th1和Th2细胞的分化。另一方面,TGF-b在IL-2环境中上调Foxp3表达并诱导Treg细胞分化。Tregs除了分泌TGF-b外,还分泌IL-10;因此,TGF-b促进了进一步Tregs的形成,但TGF-b仅在促炎细胞因子如IL-6、IL-1b、IL-23等的环境中参与Th17系的创造。TGF-b对RORgt和Foxp3的可能表达的影响表明存在一个共同的前体细胞RORgt+Foxp3+,在特定谱系的极化因子环境中分化为Th17或Tregs[16, 80]。除了TGF-b,视黄酸(维生素A的代谢物)和脂质炎症介质如白三烯B4(LTB4)和前列腺素E2(PGE2)以及巨噬细胞泡沫(MV)和SLAMF1(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1)也对Th17/Treg平衡有调节作用。(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对Th17/Treg平衡有调节作用[35, 77]。虽然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工作的范围,但它显示了维持Th17/Treg平衡过程的复杂性。
CD4+淋巴细胞的可塑性和表型变异性 所有CD4+细胞都有改变可塑性和表型(灵活性)的能力。有趣的是,Th17和Treg细胞似乎具有最大的改变表型的可能性。在IL-12存在的情况下,分泌IL-17和IFN-g的Th17细胞可以转化为只分泌IFN-g的细胞,称为非经典Th1。众所周知,还有分泌IL-4的Th17细胞(Th17/Th2细胞),除了IL-17。常见的前体RORgt+Foxp3+细胞,扮演Th17和Treg细胞的对立角色,是CD4+细胞异质性和潜在变异性的一个例子[16]。已经显示,在IL-2、IL-15、IL-21和IL-23的环境中,CD4+Foxp3+细胞可以转化为产生IL-17的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也发现了Foxp3+IL-17+和Foxp3+IFN-g+淋巴细胞的频率增加。将免疫抑制细胞转化为致病性Th17细胞,反之亦然的可能性,从实际角度来看非常有趣,并且可以在治疗中使用。
本文作者 |高再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