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这支胃癌诊疗“国家队”,为患者“续命”屡放大招!

2021-04-05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非原创 会议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一旦诊断出胃癌,距离生命划上终止符,已为时不远。


一方面,我国胃癌患者诊断时往往已到中晚期,治疗难度更大,患者生存时间远逊于早期胃癌;


另一方面,胃癌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等往往“中外有别”,国外的胃癌治疗指南并不完全适合“中国胃”,“按图索骥”式的治疗对于我国的胃癌患者疗效往往并不理想。


近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胃癌MDT团队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为根本、以个体化治疗为特色”的理念,集合优才,锐意创新,针对国人胃癌诊疗的痛点、难点制定“中国方案”,为提高胃癌疗效、为患者“续命”屡屡放出大招。


这支曾在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MDT百城行”比赛中,战胜国内50多家“百强医院”代表队勇夺冠军的MDT团队,如今在胃癌单病种的收治规模、诊疗能力以及科研能力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已跻身胃癌防治“国家队”行列。

深受患者信赖!

每年收治新发胃癌超2000例

中肿每年诊治新发胃癌患者逾两千例,位居全球胃癌中心前列。许多外地患者慕名远道而来,吸引他们的正是中肿胃癌MDT团队的过硬实力。


MDT即多学科诊疗模式,是当今国际推崇的先进医学诊疗模式,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实现不同学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大大改善疑难病例的治疗效果。一个团队的MDT水平,直接反映了其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


中肿胃癌MDT团队组建于2008年,涵盖胃外科、肿瘤内科、生物治疗科、放疗科、影像科、微创介入科、内镜科、病理科等多个亚专科。胃外科团队由“外科一把刀”周志伟教授领衔,内科团队由我国消化道肿瘤领域的领军人物、院长徐瑞华教授挂帅,内镜科徐国良教授、微创介入科范卫君教授、放疗科张玉晶教授、生物治疗中心张星教授、影像科张嵘教授、病理科张惠忠教授……可以说,每个亚专科都是强手云集,群星闪烁。在患者的眼里,这些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明星专家默契配合,为自己制定的个性化精准诊疗方案,无疑会带来更多生存的希望。


中肿胃癌MDT团队秉承“外科手术标准化、内科治疗规范化”的原则,构建创新诊疗体系,病患吸引力和学术影响力辐射华南、全国乃至东亚地区,在综合治疗领域更是独树一帜,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制定“中国方案”

兼顾国内医疗发展差距

在临床指南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是帮助胃癌患者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关键。由于东西方胃癌的发病特点并不相同,在治疗上不能生搬硬套国外指南。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及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中肿团队牵头制定了《CSCO胃癌诊疗指南》。这套为我国患者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每年持续更新,正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提升我国胃癌治疗水平,起到了非常积极和关键的指导性作用。


中肿院长徐瑞华教授认为, 《CSCO胃癌诊疗指南》切实符合中国国情、贴近中国胃癌诊疗特点,在兼顾我国东西部之间医疗发展水平差距的同时,又能涵盖国内外胃癌诊疗最新进展,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医疗技术持续“上新”

推进患者快速康复

近年来,中肿胃癌团队结合学科前沿发展动向,及时更新升级技术,先后“上新”了多个高精尖项目,从诊断到治疗,全面革新胃癌的临床实践模式。


微信图片_20201103105107.jpg

胃癌内科团队


胃癌、食管癌等上消化道肿瘤早诊率低,早期患者在基层医院容易漏诊,严重影响疗效和患者的生存时间。徐瑞华教授带领团队,研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上消化道肿瘤内镜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 对肿瘤病变的整体诊断准确率可以达到96%,对早期(I期)病变的识别率仍可以达到90%以上。在AI的辅助下进行内镜检查,可帮助基层或低年资医生迅速拥有高级内镜专家的诊断水平,有效降低基层医院的胃癌、食管癌漏诊率,并显著节约内镜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效率。这一研究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人工智能肿瘤学领域临床转化和落地应用方面迈出了国际领先的一步。


外科团队逐步完成了从“开放手术”到“微创手术”整体治疗方式的转变。腹腔镜胃癌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已经成为目前胃癌外科治疗领域的主流技术,而中肿外科团队在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质量及体量上均已走在全国前列。


微信图片_20201103105109.jpg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胃癌手术进一步拓宽了微创手术的范畴。作为广东省内率先正式启用手术机器人的胃癌专科,周志伟教授团队已经开展了机器人微创胃癌手术近200例,成功率100%,领跑华南地区。


外科团队还坚持“高难度、高精度、低创伤”理念,先后开展了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改良消化道重建手术、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腹腔热灌注化疗、围手术期放疗等胃癌诊治领域的先进技术项目,显著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患者创伤,为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保驾护航。


中肿外科团队已积累数千例胃癌手术临床经验,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术后生存超过5年,47%的患者生存超过10年,为提高我国胃癌总体预后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


临床诊疗、科研学术双丰收

提高疗效靠“硬核”实力

经过十余年的耕耘,中肿胃癌MDT团队已累计了上千例疑难患者的诊治经验,开创了独具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专业的规范化诊疗服务。


医学的进步必须根植于临床诊疗的实践总结,也离不开科研领域的创新突破。中肿胃癌MDT团队坚持临床和科研“两手抓”,靠“硬核”实力提升疗效。对于晚期或难治性患者,该团队依托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平台优势,牵头开展数十项前瞻性、高质量、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探索胃癌领域的多个热点焦点问题,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并为优化国内外治疗指南、提升疗效、推广综合治疗理念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赢得患者信赖的同时,也收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