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关于癌痛那些不得不知道的问题!

2022-02-16作者:论坛报林皓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在我国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癌痛到底痛在哪里?



癌痛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

肿瘤的生长造成人体组织毁坏会让疼痛如影随形,比如肿瘤细胞侵及胸膜可致胸痛、骨转移可致骨痛……


肿瘤压迫组织也会产生疼痛,比如肿瘤长到肝脏包膜,出现胀痛;肿瘤侵犯或压迫神经,出现刺痛、麻木感、闪电样痛……


另外,有些肿瘤组织会释放一些特殊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引起局部疼痛或降低疼痛阈值。


二是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

肿瘤患者往往面临着免疫力低下的问题,因此诱发的带状疱疹等等问题也会带来疼痛。


三是肿瘤治疗中引起的疼痛

以当前的治疗医疗手段,不少治疗方式例如手术、放疗、化疗等等都不可避免会带来副反应,造成身体不适的疼痛。


这三类疼痛几乎是无可避免的,除了妥善进行抗瘤治疗缓解它们,镇痛治疗也必须跟上。




标准的镇痛治疗主要包括哪些?



在临床上,医生常用“三级止痛法”缓解癌痛。

所谓的三级止痛法,是根据癌痛程度来使用的:

在癌痛刚出现时,一般采用的是非阿片类的止痛药物,比如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等;


癌痛症状增强,非阿片类止痛药物的止痛效果不理想时,可以选择弱阿片类止痛药,比如布桂嗪、可待因等;


癌痛症状剧烈,弱阿片类止痛药也抑制不住时,则使用吗啡等强阿片类止痛药物。




目前在国内,有多少人没有接受“理所应当的”镇痛治疗?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轻、中、重度的癌痛都有分门别类地止痛药可供选择。但在我国每天依旧仅有30%~40%的患者能得到妥善治疗。

根据2016年全球吗啡当量分布图显示,中国需要姑息/镇痛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6%的人使用了吗啡。占据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吗啡消耗量却仅占全球2%,中国人均吗啡用量不到英国1/100。止痛药的使用率低下,并不是因为中国人格外耐痛,而是因为癌痛、对阿片类药物认识都有不足。



镇痛药真的有成瘾性和耐药性吗?


成瘾性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数据显示,阿片类出现成瘾性的概率仅为万分之四,在这个概率面前,先将癌痛抑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更加重要。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止痛药特别是阿片类止痛药具有成瘾性其实是因为不清楚成瘾性与耐药性的区别。


服用阿片类药物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需要增加药物的剂量,但这往往是因为病程的发展导致疼痛强度增加,或是产生了药物耐受所致。换句话说,对剂量需求的增加可能并不是止痛药“成瘾”的信号。随着疾病的缓解,疼痛减轻,镇痛药物剂量是可以逐步减少的。

耐药性

有人认为镇痛药物,特别是强效的就应该留到最后,当做底牌。如果在疼痛尚且可以忍受时就使用镇痛药物,那当往后疼痛剧烈时止痛药就会不再起作用。但事实上,药效不会完全失效,只是药效会较前降低。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镇痛药物或者更换其他止痛药物,以维持相同的镇痛效果。


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是几乎没有“封顶效应”的,镇痛作用能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我们所需考虑是只有止痛药剂量增加后带来的诸如便秘、嗜睡、恶心等副作用。


 来源:李进医生团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