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区晓敏
简介
喉癌和下咽癌,是原发于喉和下咽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鳞癌之一,发病率约占头颈部鳞癌的1/5。咽喉,不仅有吞咽和呼吸的功能,还有发声和言语功能。临床上,下咽癌和部分喉癌,起病症状隐匿,时常以吞咽不适、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许多患者往往不以为意,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此时,由于病灶范围较广泛,往往需要行全喉切除术,术后患者的发声、吞咽功能受损,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影响较大,而且疾病复发的风险也较高。
近几年随着头颈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尤其是内镜机器人手术、放疗、全身治疗的进展,部分晚期喉癌、下咽癌患者获得了肿瘤控制前提下喉功能的保护。
得了喉癌、下咽癌一定要做全喉切除术吗?
并非如此。近年来,手术和放化疗的进步,使保喉治疗成为可能。
· 手术治疗
手术方面,对于原发灶较小的喉癌、下咽癌,可选择经内镜、达·芬奇经口机器人切除术进行保喉治疗。对于原发灶较大的喉癌、下咽癌,可根据原发灶的体积、受累范围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争取行功能性保喉外科手术联合术后放疗,从而达到保留部分喉功能的目标。也有部分局部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原发灶缩小后,获得保留部分喉功能手术机会。
· 放、化疗
此外,放化疗也是局部晚期喉癌、下咽癌患者的保喉功能的治疗策略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学者尝试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的保喉治疗策略。研究显示,对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退缩良好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可使64%的患者保留喉的功能,同时总生存情况与手术治疗相仿。随后,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含紫杉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TPF),可提高保喉率,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然而,化疗有较高比例的血液学毒性和黏膜毒性,临床上国人耐受性欠佳;再者,即使经过强烈的放化疗后,仍有50%左右的患者在发生疾病复发,亟待探讨更为高效、低毒的保喉治疗策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中获批
近年来,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如火如荼,使PD-1抑制剂迅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抗癌神药”。所谓PD-1,就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目前所发现的T细胞最常见的免疫检查点。肿瘤细胞表面的PD- 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可下调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而PD-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结合,可解除“免疫刹车”,从而活化抗肿瘤免疫。
近年来,以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为代表的进口PD-1单抗在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中获得成功,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我国NMPA的适应证;以特瑞普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国产PD-1单抗也陆续获得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治疗复发/转移鼻咽癌的一线、二线适应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新辅助治疗中曙光初现
鉴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中的成功,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尝试探讨,将PD-1抑制剂应用于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新辅助治疗领域。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一项研究,对局部晚期HPV阴性的头颈部鳞癌,采用两周期PD-1抑制剂单药新辅助治疗,随后进行手术切除,结果显示,50%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退缩,其中退缩良好者(pTR-2)占42.9%。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一项报道提示,采用TP方案联合PD-1抑制剂进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良好,有40%以上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获得完全病理缓解(pCR),并且新辅助治疗毒副反应轻微,未影响后续手术治疗。另一项研究采用TP方案联合双免疫治疗(PD-1抑制剂与CTLA4抑制剂)进行新辅助治疗1周期,随后行穿刺活检,结果显示47%的患者获得完全病理缓解,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总之,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新辅助治疗中显现出令人振奋的疗效,有较好的安全性,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局部晚期喉癌、下咽癌——新辅助治疗带来保喉机会
病例一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64岁,因“吞咽困难伴饮水呛咳半年余”就诊,临床诊断为声门上喉癌 cT3N3M0, ⅣA期。经特瑞普利单抗联合TP方案治疗2疗程,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疗效评价:部分缓解。随后患者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而喉部原发灶因退缩较好未予手术,予以放疗,放疗剂量70Gy/35fx。放疗结束时,复查喉镜及颈部MR,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全部消退,疗效评价:完全缓解。放疗后3月,患者门诊复查,一般情况较好,进食正常,营养状况较好,复查喉镜、颈部MR 均未见肿瘤复发。目前患者仍在定期随访中。
局部晚期喉癌患者,通过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达到完全缓解,并实现保留喉功能的目标。
病例二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61岁,因“左侧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两月余”就诊,临床诊断为会厌癌、左梨状窝癌 cT2N3M0, ⅣA期。经特瑞普利单抗联合TP方案治疗2疗程,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疗效评价:部分缓解。随后患者行内镜机器人下喉/喉咽区手术+左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探查:会厌喉面粗糙,左侧梨状窝未见新生物。术后病理:(会厌肿瘤)见小灶鳞状细胞癌,肿瘤浸润深度约0.4 cm,未见肯定神经、脉管侵犯,软骨未见癌累及,标本侧切缘及基底切缘均阴性。(左颈)淋巴结(1/69)见鳞状细胞癌转移。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主要病理缓解(MPR)。随后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放疗后疗效评价:完全缓解。目前患者门诊定期随访中,一般情况较好,进食正常,营养状况较好。
局部晚期喉癌、下咽癌患者,通过新辅助化疗联合达·芬奇经口机器人手术,术后行辅助放疗,达到完全缓解,并实现保留喉功能的目标。
结语
总之,相当一部分喉癌、下咽癌患者确诊时已为局部晚期,由于解剖部位复杂,喉咽生理功能重要,治疗手段多样,往往需要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协作。目前,以免疫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展现出较高的肿瘤缓解率和保喉率,为进一步降低疾病复发、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希望。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