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滤泡性淋巴瘤(FL)起源于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是最常见的惰性B细胞性淋巴瘤。传统的CD20单抗联合化疗已明显改善FL患者的预后,但难治、早期复发及转化仍是导致FL患者治疗失败的根本原因。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多种新型靶向药物的面市,FL的治疗模式已逐步向靶向、“无化疗”(chemo-free)方案转型。我们结合目前FL的“无化疗”方案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对FL诊治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
“无化疗”方案“挑战”传统预后模型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基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下建立的预后模型用于评价FL患者的预后。常见的临床指标预后模型包括FLIPI-1、FLIPI-2以及PRIMA-PI,而分子学模型主要为m7-FLIPI、POD24-PI以及23基因预后模型等。但尚未有理想的预测模型可以精确预测FL患者预后,且随着“无化疗”方案治疗模式及新型CD20单抗的应用,上述传统预后模型的价值受到挑战。
首先,m7-FLIPI无法预测接受GA101或苯达莫司汀治疗患者的预后。Vindi Jurinovic等人将m7-FLIPI验证性应用于Gallium研究人群,以明确m7-FLIPI预测模型是否适用于接受不同化疗方案的人群。Gallium研究是目前最大的FLⅢ期临床研究,对比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苯达莫司汀,CVP方案或CHOP方案)与GA101联合化疗在进展期FL患者中的疗效。研究纳入418例参加Gallium研究的FL患者,并进行m7-FLIPI的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在总人群、利妥昔单抗组以及接受CVP/CHOP方案化疗的患者中,高危m7-FLIPI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期显著缩短。但m7-FLIPI无法预测GA101组[风险比(HR) 1.24, P=0.49]或接受苯达莫司汀治疗(HR 1.23,P=0.42)患者的预后。同时,研究还发现,对于接受利妥昔单抗或GA101治疗的患者,若患者合并EZH2突变,CHOP/CVP方案可以使这部分人群的PFS显著延长;若患者未合并EZH2突变,则将从苯达莫司汀治疗中获益。
其次,PRIMA-PI或FLIPI-1、FLIPI-2模型不能预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的“无化疗”方案患者的预后。Edith Julia等人将PRIMA-PI验证性应用于加入Relevance临床研究的人群。Relevance研究是Ⅲ期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无化疗”方案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研究发现,无论是PRIMA-PI或FLIPI-1、FLIPI-2模型,均可以很好地预测Relevance研究中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患者的预后。但上述三个预测模型并不能预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无化疗”方案患者的预后。而Paolo Strati等人的研究则显示,影响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无化疗”方案患者的无疾病生存(DFS)期因素仅为初诊治疗后患者能否达到完全缓解(CR),而FLIPI-1以及FLIPI-2并不影响患者生存。
初诊、早期FL治疗新进展
1 BCL2/IGH残留状态指导FL放疗后治疗
对于早期FL(Ⅰ、Ⅱ期)患者,累及野放疗(IF-RT)仍是其标准治疗推荐。约有40%~50%患者在接受IFRT治疗后10年仍处于无复发状态,但余下患者大部分会在非照射区域复发。为了降低上述患者的复发率, 2019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Alessandro Pulsoni等人公布一项多中心的Ⅱ期“Miro”临床研究,针对IFRT后微小残留病(MRD)阳性者,评估巩固治疗是否能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疗效。该研究入组110例FL Ⅰ/Ⅱ期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查BCL2/IGH重排以确定外周血或骨髓MRD状态。若患者在IFRT后或后续随访3年时出现MRD阳性,则进行每8周1次的CD20单抗——奥法木单抗(ofatumumab)巩固治疗。虽然IFRT可以使78%患者达到CR,但有60%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外周血或骨髓MRD持续阳性。其中23人接受后续CD20单抗治疗,20例(87%)患者MRD转阴。在后续随访的18月中,这些CD20单抗治疗后获得MRD阴性的患者,仍持续获得MRD阴性。
该研究提示:
1、IFRT仅能使40%患者达到深度缓解(MRD阴性);
2、对IFRT治疗后MRD持续阳性的患者,CD20单抗维持治疗可以协助清除MRD。
2 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初诊治疗
2018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的RELEVANCE研究,将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R2)的“无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诊、进展期FL患者。该研究入组1030例患者,其中513例患者接受R2方案,而517例患者接受传统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方案。研究发现,两组之间在治疗120周时的总反应率类似,R2组为48%,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为53%(P=0.13)。而两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同样类似,分别为77%和78%。而两组方案的副反应不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更容易出现3/4级粒细胞缺乏以及感染性发热,而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组更容易出现3/4级皮肤反应。该研究结果使R2方案成为各指南推荐的,治疗初诊FL的一线方案。
2019年,ASH会议更新奥比妥珠单抗(obinutuzumab)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初诊FL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Obinutuzumab是人源化CD20单抗,该研究入组90例高肿瘤负荷初诊FL患者,接受O、obinutuzumab联合来那度胺治疗。方案为每周期28天,其中Obinutuzumab 用法为1000 mg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第2~6周期的第1天,以及第8~30周期的第1天。而来那度胺疗程为18周期,前6周期患者口服20 mg d1~21,若患者在6疗程后达到CR,则在7~18周期口服10 mg来那度胺d1~21。若患者仅达到部分缓解(PR),则继续口服来那度胺20 mg 3~6周期后,减量至10 mg口服至18周期。在中位随访22(1~30)个月后,客观缓解率(ORR) 98%,2年PFS率为96%(95%CI 92%~100%)。研究中有11例(12%)患者由于药物副反应停止治疗,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n=5)。而最常见的3/4级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16%)和皮疹(10%)等。研究结果表明,obinutuzumab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初诊高负荷FL患者可以达到很高CR率以及2年PFS率,而副反应可控。
难治复发FL靶向治疗进展
1 PI3K抑制剂
目前已是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的难治复发FL的治疗药物选择。目前主要临床PI3K抑制剂包括idelalisib(PI3Kδ抑制剂),copanlisib(全PI3K抑制剂),以及duvelisib(γ,δ抑制剂)。其中,idelalisib在难治复发FL的ORR率为57%,CR率为6%,中位PFS为11个月。而copanlisib在难治复发FL的ORR率为59%,CR率为14%,中位PFS为11个月。Duvelisib的ORR为42%,中位PFS为9.5个月。而新药ME-401是新型PI3Kδ抑制剂,其Ⅰ期临床研究单药 ORR 77%, CR 20%。目前ME-401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我们期待进一步研究结果。
2 Pola联合obinutuzumab以及来那度胺治疗方案
Polatuzumab Vedotin(简称Pola)是CD79b抗体耦连剂。2019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该药治疗难治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19年ASH年会公布了Pola联合obinutuzumab以及来那度胺治疗难治复发FL结果。该临床研究入组65例难治复发FL患者,治疗总反应率达75%,CR率61%。随访11.79个月后,中位PFS未达到,1年PFS率 83.4%。但该方案的副反应率较高,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84%患者出现3~4级以上毒副反应,最常见的为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
3 EZH2抑制剂tazemetostat
EZH2是FL发病的重要基因。大约20%的FL患者携带EZH2基因突变,导致EZH2的活性升高,从而使B细胞被“锁死”在生发状态(germinal state),促使B淋巴细胞癌变。Tazemetostat可以抑制EZH2的活性,能够让B细胞继续分化或者产生细胞凋亡,达到控制肿瘤的生长的目的。2019年ASH年会公布了EZH2抑制剂治疗难治复发FL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共入组99例难治复发FL患者,可评估患者96例,其中43例合并EZH2突变,53例未合并EZH2突变。结果显示在EZH2未突变组,总反应率34%,CR率6%。而EZH2突变组的总反应率可达77%,但CR率并不理想,仅为6%。其中POD24患者的总反应率为65%。且总体来说,EZH2抑制剂治疗副反应可控,最常见的3/4级治疗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因此,EZH2抑制剂有望成为合并EZH2突变、难治复发FL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展望
FL作为惰性B细胞淋巴瘤,目前靶向治疗为主的“无化疗”治疗方案已成为初诊以及难治复发FL治疗的趋势。未来,我们期待有新药治疗时代更加精准的预后模型的出现,来指导临床的分层治疗,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同时,我们也期待有更加安全有效的靶向药物及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在避免过度治疗的同时,最终改善FL患者的预后。
作者 | 徐 兵 林志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