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他们检查了14.3万人,癌症的这个进程很重要!

2021-05-05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癌症筛查非原创

据浙医在线报道,2020年浙江省为50-74周岁重点人群提供结直肠癌筛查服务,包括问卷风险评估和便潜血试验,以及结肠镜检查14.3万人,结果查出:

▶ 结直肠癌1423例,检出率为1.0%;

“进展期”腺瘤性肠息肉14352例,检出率为10.1%;

“非进展期”腺瘤性肠息肉25618例,检出率为18.0%;

▶ 总体人群阳性率为19.35%。

从“息肉”到“肠癌”要5-15年,及时阻止病变很重要!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 cm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因为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而以上14.3万人中,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为10.1%,非进展期腺瘤检出率为18.0%,也算是及时发现并制止了癌症之路。

 

而选择50-74岁筛查,正是因为发现这个年龄开始肠癌高发。确实很多人如果不查一下,可能真没什么症状和感觉。

 

微信图片_20210430101823.jpg

图自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

 

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在癌前病变就能止步,那么癌症也就很难发生。

 

除了肠癌,这些癌症的发展进程、信号和筛查要了解!

很多癌症都有“发展进程期”,及时筛查阻止癌症发生!

1.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

 

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微信图片_20210430101826.jpg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癌变的风险相对增高;当胃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变的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只要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

 

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多为上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

 

检查: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检测幽门螺杆菌,视情况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 肺结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癌

 

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其中,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根据临床对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观察发现:

肺部结节直径小于0.5厘米,恶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约在1%以内;

0.5~1厘米时,恶性可能性为6%~28%;

直径>2厘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达到64%~82%;

直径>3厘米的肺结节,90%~95%为恶性。

 

症状:胸痛、咳嗽咳痰气喘症状、痰中带血甚至大咯血。

 

检查:年龄40岁以上,至少合并以下1个危险因素:主动或被动吸烟、有职业暴露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要去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

 

3.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发展要经过:

 

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


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检查: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普通人35周岁以下的女性主要使用超声检查进行体检;45-55岁围绝经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如发现有癌前病变,建议遵医嘱复查并看是否需要手术。

 

3. 肝硬化→肝癌

 

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

 

肝炎→肝硬化→肝癌

 

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

 

症状:没理由地疲倦乏力;莫名出现消瘦;消化道症状:暖气、消化不良、恶心、腹泻、食欲减退、腹胀等;发热:中低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胸闷咳嗽;肝区疼痛。

 

检查:乙肝肝硬化的病人,最好每三个月~半年体检一次,主要查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

 

4.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

 

宫颈上皮细胞在HPV持续感染后,可从发生非典型增生再转变为癌变,这个时间可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

 

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也就是常说的宫颈癌前病变,分为一、二、三级别,级别越高越容易癌变,而级别越低越好治疗。

 

症状:性交、妇科检查后有少量阴道出血的现象就是接触性出血,有可能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症状。此外,也要注意阴道排出异常分泌物、下腹部或阴部或盆部疼痛、尿频尿急尿血、下肢浮肿等情况。

 

检查: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做次TCT及HPV检测。如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或活检。

 

6. 交界痣→黑色素瘤

 

交界痣多长在手掌、足跖、外阴部等易摩擦部位,与其他痣相比癌变可能性高。

 

一旦发现痣的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颜色深浅不一,出现晕开或者体积慢慢增大,皮肤出现轻微隆起或变厚时,就要及时就诊。


来源:胃肠病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