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中国现有肥胖人口已超过一亿,肥胖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慢性疾病之一。肥胖不但影响外貌,还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痛风等疾病,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便是肥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肥胖症是由于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导致的慢性疾病。
除了我们熟知的体质指数(BMI)外,还可以通过腰围、体脂率来确定是否达到了肥胖的标准。肥胖症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 BMI≥28kg/m2
体质指数是判断肥胖的最常用的方法。正常人的BMI在18.5~23.9kg/m2之间,当BMI≥24kg/m2时就已经属于超重范围了,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体重的话,很快就会发展到肥胖的程度。
★ 腰围:亚洲男性腰围≥90cm或女性腰围≥85cm,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
腰围可以反映腹部内脏脂肪蓄积的情况,内脏脂肪蓄积的危害远远大于皮下脂肪蓄积,因此当腰围达到了腹型肥胖的标准,即使BMI正常,也应该立刻采取措施控制体重了。
★ 体脂率
正常体重由两部分组成:去脂体重(肌肉+无机盐)和脂肪重量。脂肪重量/总体重,就可以得到体脂百分比,可以根据体脂百分比来判断肥胖与否。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衡量体型是否正常,BMI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结合腰围、体脂率来进行判断,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早期发现肥胖,早期控制体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简单地说就是骨头变脆了,不如正常人结实,比起正常人更容易骨折。
那么肥胖和骨质疏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 肥胖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肥胖导致或加剧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1)肥胖主要通过激活或抑制骨生长和骨代谢的中间环节从而影响骨密度,脂肪因子如瘦素、脂联素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骨代谢。
(2)国内多项研究表明,肥胖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肥胖本身及其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对骨的生长和分化都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腹型肥胖和全身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降低密切相关。一项对3405名40~82岁中国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身体形态指数(ABSI)与骨质疏松显著相关。
★ 减重过快同样会引起骨质疏松
研究表明,实行代谢手术减重的肥胖患者,手术后的一年内体重迅速下降,但骨密度不仅没有升高,反而降低了。这是因为承重有利于成骨过程,骨小梁形成,骨皮质变厚,而减重过快导致对下肢以及腰椎的压力降低过快影响骨密度。因此需要在减肥手术前和术后长期监测钙、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并且需要常规补充钙剂。
肥胖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必须要重视。减肥需要循序渐进,每年降低5%~10%的体重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概率。此外,通过代谢手术减肥的患者需要常规补充钙剂,长期监测钙磷代谢相关指标。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