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7月28日—8月3日,由浙江省医师协会和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协办的“2025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HCIC)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大会”在杭州召开。
西子湖畔荷风送爽,群贤毕至共创“心”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心脏大血管外科马量教授、心血管内科郭晓纲教授和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笨笨”共同为2025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大会开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教授代表浙大一院向与会同道、长期支持医院及心脏学科发展的同仁,致以衷心感谢。梁教授介绍,浙大一院始建于1947年,从3.8亩地、60张床、60人的弄堂医院,发展为拥有7大院区、5000余张床位、上万名职工的全国大型公立医院,心血管学科与医院发展同频共进。这离不开老一辈专家的奠基和全国专家的指导,得益于马量教授、胡晓纲教授等新一代的传承与创新。创新是医学发展的永恒主题,融合是破解难题的必由之路。杭州市的突出特色之一就是高科技,未来我们要加强医、工、企等多方的融合,浙一心血管内外科也必将是模范队伍。
浙江大学医学院黄荷凤教授线上致辞,她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向2025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大会召开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嘉宾学者表示诚挚欢迎。黄教授指出,心血管领域作为医学前沿与人民健康的战略要地,其发展直接关系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面对复杂健康挑战,唯有打破学科壁垒、整合理、工、医多学科资源,促进深度融合与创新,才能催生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最终惠及患者。浙大一院心血管内外科团队始终推动心内、心外科深度协作,融合外科与介入技术,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最优诊疗路径,彰显了浙大医学人勇攀高峰健康服务的担当。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同仁在杭收获思想启迪与合作机遇,度过充实美好的学术时光。
浙江省医师协会田云鹏秘书长作为大会主办方之一,代表浙江省医师协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此前连续5天的精彩手术演示开启了大会的序章,既展示了大师技术登峰造极,也目睹了青年才俊意气风发。接下来还将有诸多专家高屋建瓴的讲座,必将继续令人获益匪浅。本次大会以内外科融合为核心宗旨,设置了创融、创介、创想、创心、创思、创赛、创微七大创新论坛,还特别设置创械工坊。会议构思之精妙、特色之鲜明令人深深被“创”动,建议这样的会议多开一些,让更多的医师受益。浙江省医师协会的工作目标就是提升职业技能,打造医师之家,与本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深度契合。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同仁能够充分利用本次大会搭建的平台,学习讨论、互动交流、共同进步,把浙江省心血管防治事业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指出,创新的重要途径就是多学科交叉联合。潘教授以外科开放手术与微创腔内修复技术相融合的杂交技术(Hybrid 技术)团队为例,分享了心血管内外科交叉融合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心外科和心内科医生为特定病例而临时合作,理念差异易生冲突;第二阶段,两个科室整合至同一单元长期协作,增进熟悉与理解;现在是第三阶段,致力于培养兼具心内、心外技术的一批复合型医生。他强调,需借助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等平台,打破地域、学科、专业壁垒,以疾病为核心,凝聚多学科力量,用创新的技术与方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
北京大学詹启敏教授代表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会长做线上致辞,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当前心血管领域正处于充满无限可能的关键节点:心血管技术与器械的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医疗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兴起,种种突破昭示着心血管医学的持续发展需创新,需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融合与协同攻关。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高度重视创新器械与技术的临床转化,积极搭建产、学、研、医融合桥梁,推动医工结合、医理结合、院企合作的创新生态构建。本次大会精准回应时代呼唤,为国内外专家学者、青年才俊、企业代表搭建了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绝佳平台。期待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探索诊疗新思路,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创新力量。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董胜利主任致辞时表示,除了聚焦创新和学科融合,作为公共卫生学者,期待会议能更进一步——不仅推动心血管内外科的学科融合,更将预防与治疗紧密结合,期待浙江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领域领先全国。作为本次大会的协办方,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愿全力支持共建创新与跨学科融合的平台,提供更多合作机会,在为全民健康提供高质量卫生服务中贡献我们的力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代表浙大二院,也代表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衷心祝贺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大会的顺利召开。浙大一院在心血管内外科领域,对浙江省的心血管事业乃至中国的心血管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王建安教授回想起刚开始读医学院的时候,自觉手不够灵巧而选择走向介入道路。心内外科融合是大势所趋——因为疾病无内外之分,唯有共同面对患者,我们需相互学习、提升。最后,再次祝贺大会圆满成功,为心血管事业发展注入更多创新力量。
葛均波教授:“期待通过多学科碰撞解决痛点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线上致辞中指出,当前心血管疾病呈爆发式增长,临床医生需要探索更优治疗手段。杭州作为中国创新最活跃城市之一,初创企业的涌现为医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查理·芒格说过,“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只顾低头看病,或许无法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面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态势,应呼吁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麻醉、影像等多学科医生共同攻关,研发更好的药物、器械、瓣膜、支架。令人欣喜的是,在浙大一院心血管内外科同道以及多方努力下,有了2025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期待通过多学科碰撞解决痛点问题,为患者提供更优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教授线上致辞时提到,当前我国心血管诊疗事业正处于关键发展期。一方面,传统心脏外科面临微创化等技术改进和开创新治疗手段应对复杂重症疾病的挑战;另一方面,介入治疗技术快速发展。杭州的科技创新走在前沿,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位居全国前列。心血管内外科都需借此契机,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化,最终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基础研究与多学科协作,应对技术变革与疾病挑战。期待同仁们在会议期间共享认知、交流经验,共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
在热烈的掌声中,2025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大会正式进入主旨报告环节。本次大会匠心打造了创融、创介、创想、创心、创思、创赛、创微七大“创”论坛,内容覆盖了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全领域,更有大师在创械工坊现场带教操作。期待心血管内外科同道在杭州这个充满活力的科技之城中完成深度碰撞,助力心血管疾病诊疗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国医学论坛今日循环现场报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