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的案例。
众所周知,APTT延长的原因常见于凝血因子缺乏、应用肝素等抗凝药物、纤溶亢进及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等,但是下面这个案例中增高的APTT常常是你难以想到而容易被忽视的。下面,小编就来跟您一起揭开谜底。
一天,我正在处理质控小结,一个同事跑过来问我,这个问题你遇到过吗?我说什么问题啊,她非常神秘的把我拉到仪器跟前,让我看看检验结果。
我打开仪器结果的界面,显示如下:
APTT异常增高,高达161.2s,达到检测高限,本单位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APTT检测上限为150s,而且FIB也增高,FIB高达7.23g/L,查看APTT曲线图,如下图:
放大曲线查看,曲线光滑,似乎是没有受到什么干扰,结果应该是可靠的。如下图:
病人PT轻度增高,诊断为脑梗死,D二聚体也轻度增高(如下图)。
单从结果和曲线上看,仪器检测并没有什么问题。真的是这样吗?这个结果如果是你,你会处理?
因为不同或者说特别,才会分享,既然分享,必有值得探讨之处。
同事很快告诉我,这个结果她当时准备审核发掉的,因为根据诊断和其他几项结果的逻辑性看,是相符的。唯独一条,她没有复查,也没有查看病人是否应用了肝素等抗凝药物,但是当她做下一个样本时,APTT也没有出结果,仪器报警无凝固(如下图),这才引起了她的注意。
根据经验,一般不会凑巧,连续几个样本APTT结果异常偏高。
于是她打开仪器试剂仓位,惊奇地发现CaCL2试剂已经用到仪器加样的死枪量了,但是仪器并没有试剂不足的报警信息弹出,这两个异常增高的APTT应该是CaCL2试剂不足所致。
要不是下一个样本未检测出APTT结果,我肯定就把APTT 161.2s那个结果发走了。
那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凝血瀑布图:
APTT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其测定原理为37℃条件下,以白陶土、鞣花酸或硅土激活Ⅻ,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三因子,在Ca2+参与下,观察乏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1],即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检测除Ⅶ因子外的其他血浆凝血因子,特别是用于因子Ⅷ、Ⅸ、Ⅺ、Ⅻ和前肽释放酶的测定,而这里有个关键的因子,那就是Ca2+,Ca2+激活Ⅺ和Ⅹ因子,随后激活共同途径的Ⅱ因子,才能成就凝血的最终完成。那么如果Ca2+不足呢,很可能在单独的内源凝血途径中导致Ⅺ和Ⅹ因子激活障碍,或在共同途径中无法激活Ⅱ因子,最终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加完CaCl2试剂后重测患者样本,APTT复查后结果为30.0s,如图。
如果你单看曲线是不是也会被误导呢?
如果你没有复查是不是也会发出错误的报告呢?
APTT异常增高的原因你会想到是CaCl2不足导致吗?
好在,我们科室还有复检规则,当APTT>70s时,需检查样本是否合格后上机复查。
总结
血栓与止凝血检验是一个涉及凝血、抗凝与纤溶动态平衡等多方面多因素(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纤溶系统和血流状态等)的生理、病理反应的过程,任何单一或综合因素都可能引起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因此正是这种复杂多因素参与才使得血栓与止凝血检验变得困难而有趣以及具有生命力存在的价值。
来源:检验医学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