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5年6期 | 中医治疗肝衰竭60年: 从临床洞见到科学发现

2025-08-07作者:临床肝胆病杂志资讯
非原创

QQ20250710-144910.png

摘要: 肝衰竭作为高致死率的临床危重症,其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系统回顾、梳理了我国中医药治疗肝衰竭领域60年传承创新的成果。临床研究方面:早期探索阶段,发现茵陈蒿汤联合西医治疗效果明显,灌肠疗法初显成效,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循证医学时代,基于对肝衰竭“本虚标实”的认识,创新构建“脾虚邪陷发黄”“气虚瘀黄”“脾肾阳虚发黄”等中医病机理论;基于中医证候动态演变研究,发现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呈现“早实晚虚”的证型特征,据此建立分期辨治框架:早期祛实(解毒化瘀)、晚期补虚(温阳固脱)。技术创新层面:人工肝联合中药、结肠灌洗及针灸凸显多靶点协同优势。基础研究方面:揭示茵陈蒿汤通过肠道菌群-代谢轴调控肝功能,赤芍-附子药对重塑巨噬细胞极化,五味子木脂素与五味子多糖靶向GSH/GPX4调节脂质稳态,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激活肝再生信号等,阐明“清热解毒”“温阳固脱”等治则的分子机制。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临床证据异质性、证候-生物标志物关联不足及前沿技术整合瓶颈。未来需构建“临床-基础”双向闭环研究范式,聚焦肠道微生态-免疫-能量代谢网络,推动中医药精准化治疗升级。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