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如何有效的预防运动性猝死?

2018-05-20作者:论坛报心血管资讯
心律失常

近些年来,参加马拉松赛突然在中国火爆起来,城市马拉松、校园马拉松、情侣马拉松等等层出不穷。但是2017年11月5日在河南省新乡市举办的一场马拉松比赛中,一名选手在离终点2公里处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仅两周后在重庆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一位33岁的男跑者在距离终点线两三公里的19公里处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最终抢救无效身亡。据了解,在近三年时间里,中国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已经有超过16位跑者因参赛猝死,这些参赛者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他们均是在跑的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繁多的马拉松比赛,对中国人下降的体质无疑是件好事,但频频发生的猝死事件也让公众对蜂拥而起的跑马拉松赛大军以及多如牛毛的各种马拉松赛事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随着天气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要开始这种极限运动锻炼了,但是生命宝贵,安全尤为重要,不要让运动健身变成“贱身”。

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运动性猝死,又该怎样预防运动性猝死事件的发生。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运动性猝死的特点:

突然性    6小时之内,有的专家认为2小时之内;

意外性    不可预见性;

自然性    之前没有明显症状,但有潜在的病因。

导致运动性猝死常见的疾病

不能说因为是在参加体育运动中死亡的,就把死亡责任归咎于运动。实际上,隐藏的心脑血管疾病是运动性猝死的罪魁祸首!

美国十年中158名运动员的猝死原因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34例有心血管缺损,潜在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其猝死的直接原因;

多数年轻运动员值得重视的猝死病因学特征通常是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

1冠心病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冠心病是40岁以上猝死人员的最主要的原因。

2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

是导致青少年运动性猝死常见疾病。

 特点:

1、遗传性心律失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2、运动或激动时

3、双向多形性室速,可转为室颤导致猝死

3Marfan氏综合征

是40岁以下猝死人员的重要的原因。

特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典型体征:主动脉扩张;二尖瓣脱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

4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是运动员猝死常见原因。

特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遗传史

运动前要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1、运动心肺功能评定指标

运动心肺功能评定是指循环、呼吸和骨骼肌系统在运动时提供氧气维持运动的能力。心肺耐力通过对呼出的气体进行分析可进行直接测量。测量的方式主要是各种在功率车上或运动平板进行的最大和次最大运动能力测试。运动心肺功能水平是健康评估的有效办法之一。据研究表明运动心肺功能是预测健康的中年男性冠心病(CHD)死亡率的有效指标。中等或较高心肺健康水平的男性与处于低心肺健康水平的男性相比心血管病风险下降了52%。相关研究表明,静坐少动人群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并且更容易由于较心血管病导致死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心肺健康的程度或提高体力活动的水平来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大摄氧量(VO2max)和代谢当量(MET)是反映心肺耐力的两项指标。两项指标都可以评估心血管风险。有证据表明心肺耐力每升高1MET,则各种原因的死亡率和心血管病事件分别下降13%和15%。

2、形态学指标

肥胖特别是腹部是心血管病的重要风险因素。此外,肥胖导致的体重增加是使心肺耐力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形态学指标在评价肥胖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等形态指标经研究表明对于心血管风险的评价十分重要。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BMI增高是启动心血管病的重要诱因。OSAMA等研究发现减重和体力活动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已有研究证明,超重妇女与体重正常的妇女相比更容易患心血管病。BMI还能反映内脏脂肪,而内脏脂肪又会影响心肺耐力水平。因此,BMI和腰臀是比简单、实用的心血管风险评价指标,且与心肺耐力可以很好的结合。

3、生理学指标

血压升高会导致动脉血管无弹性的胶原纤维增加,弹性纤维减少,从而降低血管内侧壁弹性,使血管的弹性降低,导致心血管风险加剧。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已经可以通过测试主动脉脉搏波速度和脉搏压反映来血管硬度。这一指标与血压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反应血管硬化情况,二者的结合可以更为准确的预测心血管风险。同时,血压还与心肺耐力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不受BMI和性别的影响。

如果在进行运动心肺评定的同时结合血压与血管硬化程度的测试,可以更全面准确的预测运动时的心血管风险。除血压之外,心电图是评价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手段。WHO将典型心电变化与心肌酶的异常变化相结合作为判断心肌梗死的依据。

运动性猝死的预防

1、科学运动   “ 运动是良药”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药三分毒,运动也有适应证、禁忌证和副作用。进行体育运动时,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性、个性化和量力而行的科学原则,避免过度运动和过度训练。

可以通过大象心健康APP的心肺锻炼进行测试,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成运动计划,进行科学锻炼。如果您患有心血管疾病,应当考虑在专业机构进行心肺功能评估,请专业的医生或者康复师为您量身定制运动方案,在大象心健康APP心脏康复中输入运动处方,在系统监护下进行锻炼,从而达到科学锻炼的效果。

2、个人史有问题、家族史提示可能有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或者体检有阳性症状的个人需要由相应的心脏专家进一步检查,评估其是否能参加运动。

3、在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中进行的预防, 主要措施包括:根据病情进行危险分级,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及时发现前驱症状和减少猝死发生的危险。

4、识别运动性猝死前驱症状

运动猝死前有50% 的人会出现发热、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头痛、气急、肠胃不适、腹泻、极度疲乏等前驱症状;

在运动前、中、后出现较明显的胸闷、压迫感,极度疲劳等症状,应引起足够的注意,应及时中止运动,并进行详细的医学检查。

来源:豫西心脏康复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