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两医学生跪地救人,结果却被家属告上法庭?辟谣:家属非常感谢

2020-08-26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两名医学生跪地救人无效痛哭”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但却遭到网友的恶搞吐槽:“次日男子家属把两名学生告上法庭,原因是两个女生没有行医资格证。

微信图片_20200825161118.jpg


那么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发当天,常德火车站,一男子突然倒地,两名医学生看到后立即上前心肺复苏,整个过程持续近20分钟,直到救护车到达现场前,两人一直没有放弃。但遗憾的是,男子抢救无效离世。

两名医学生离开现场时,不停抹泪,被火车站的公共视频拍了下来。

后来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可是有网友的恶搞吐槽说:“次日男子家属把两名学生告上法庭,原因是两个女生没有行医资格证......”这条留言还获得了6万的点赞。一时间,这段网友的调侃让众人恼怒。

可是事实却是男子的家属表示:“不明真相随便评论是不道德的行为今后遇到了困难,很多人就不敢伸手了。虽然人走了,但必须要感恩!”

微信图片_20200825161121.jpg


据了解,两名女生都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有临床抢救经验,目前,两人已经返校。感谢这两位医学生,两位好心人,两位一定是好医生!


一、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到底还敢不敢救人


首先,见义勇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能,如果医生见死不救,那就不够医生的标准,根本对不起医生二字。

虽说上述事件是恶搞,但现实中确实可能会发生这种反咬一口的事情,我们的法律有没有保护这些救人的人呢?如果帮助陌生人心肺复苏,如果没救活,或造成相关性损伤会不会被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也就是,法律明确会保护好人,请大家放心,如果救人会被反咬一口,那么我们以后谁还敢帮助别人?

相信,随着法律法规的制定,随着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全民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会有更多人从中获益,被救人反咬一口的事情将会绝迹。

二、如何施救,成功率更高?

面对心脏骤停者,世界上唯有心肺复苏才可能救命,其他所有的办法都是徒劳的。心肺复苏能增加2-3倍心脏骤停者的存活希望,如果没能第一时间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复苏,存活的机会就会降低10%.

对于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能让其增加2~3倍的生存机会,否则每延长1分钟,存活机会就会减少10%。我国每年有55万心脏猝死患者,大中城市仅4.5%的会实施心肺复苏,而院外猝死生还者比例不足1%;也就是如果在医院外发生了心脏骤停,100个人,能活下来的人只有1个人。最主要的个原因就是我们不会心肺复苏施救。

上述我们讲的那个男子心脏骤停,这时候,正好赶上会心肺复苏,也勇于去心肺复苏的人,这是运气好。但是并不是说只要心肺复苏,就能获救,只是说不去心肺复苏,几乎肯定是死亡,做了心肺复苏,还有存活的希望和可能,就算在美国有33%的人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他们的院外猝死存活率也才12%,而并不算复苏就能救活,就算是在医院心脏骤停,有专业医生,有呼吸机,有除颤器,有抢救药物,也不能保证100%能救活。

但必须肯定,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后,是唯一能救命的办法。

三、具体如何心肺复苏


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即使培训过,如果经常不去复习,很快就会忘记,所以真当发生意外,遇见心脏骤停者,您可能也不会,或不记得如何非常正确的心肺复苏。

但培训过总比没培训过强,简单学习过,总比没有学过强。

所以如果有机会能参加心肺复苏培训,最好去听听,最好去练练,有好处,没坏处。

简单的流程:

1、判断意识,轻拍晕厥者双肩,问:“喂!你怎么了?”,确定患者意识丧失,如果能叫醒,说明没有心脏骤停,不能心肺复苏,如果不能叫醒,接着第2步。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是否有起伏,观察5~10秒,如果没有起伏,说明呼吸停止,接着第3步。

3、呼救别人来帮忙!或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大声呼救,并让其他人拨打120。

4、在做第三步的同时,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如果有明显波动,那么说明心脏还在跳动,不能心肺复苏,如果没有颈动脉波动,马上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6cm)。 胳膊要与患者身体垂直、双掌根按压。

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 30:2 比例进行。

如果是一人施救,可以按压为主,或只按压,不用人工呼吸;如果两人施救,或专业人士可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配合。

医学生或医生,当我们在院外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这时候我们必须勇敢的站出来,责无旁贷的去抢救,这是我们的义务,这是我们的使命,如果这时候不出手,要我们何用?


来源:心血管王医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