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湖州市中心医院 程震锋
【问题】
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这说明冠脉大血管之间本身潜在微循环互相沟通,只不过由于灌注压的关系没有开放而已。一旦发生相互之间压力的不平衡,就会开放并放大这种微循环。
那么还没有发展到慢性闭塞的冠脉狭窄病变,是不是也存在着看不见的侧支循环呢?
【方法】
选择单支心外膜冠状动脉择期PTCA且血管造影无肉眼可见侧支循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用球囊完全堵塞血管(用血管造影证实)至少3分钟,与此同时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剂(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然后进行 SPECT检查。PTCA 后 24 小时进行第2次放射性示踪剂注射,行 SPECT检查。
【结果】
纳入21例患者,平均年龄 70岁,48% 为女性。冠脉直径狭窄范围在 60%~99%,成功执行PTCA 球囊堵塞血管平均 5 分钟。左室的灌注缺损程度平均为16% (8%~30%),静息时侧支灌注为正常灌注的 64%(58%~68%)。
侧支灌注与灌注缺损大小呈负相关(R²=0.85,p<0.001),并且与性别(p=0.27)或年龄(p=0.58)不相关。
【点评】
这是第一项描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脉微血管侧枝灌注量的研究。尽管冠脉狭窄患者在血管闭塞时在造影上看不到明显的侧支循环,但在闭塞期间,却发现通过侧枝提供了大约原本静息期间正常灌注量60%的血供。
当冠脉狭窄导致灌注压不均衡时,这种原本就存在的侧支循环就会开放,初始应该是通过看不见的微循环方式悄然进行的。我们在CTO病变中看到的,已经是不断放大代偿的结果了。这种“自身搭桥”存在,除了慢性闭塞病变,在STEMI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看来如何促进或保护侧支微循环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来源:震锋晨读
查看更多